浅谈“亲亲相隐”制度.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亲亲相隐”制度 “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 ‘吾党之直 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一个“行直”者躬,他的父亲 做了偷盗人家羊的行为, 他便站出来指证了父亲盗窃。 这样一个人做的这样一件 事,被叶公认为是“行直道”——大义灭亲,公正不阿,即使是自己的父亲犯了 错误,也不为父亲加以隐瞒、径直指出。然而孔子却认为,直躬的行为不能算作 “行直道”:反之,孔子把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看作“直”的行为。这就是至今 仍受到争议的“亲亲相隐”价值观来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价值观显 然是不当的, 包庇犯错者无疑会对别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甚至在刑法上可能构成 包庇、窝藏罪;若是人们遇到和直躬相同的局面,又该如何抉择?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 首先,存在即合理, 孔子认为孝悌之爱重于伸张正义, 主张给亲人包庇罪过 而非大义灭亲, 体现出儒家价值体系中对亲人之间、 朋友之间、 或同事上下级之 间互相仁爱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宗法制度背景基础 首先,它的形成与中国当时的血缘宗法政治制度有关, 并对宗族的团结与安 全加以维护、符合了宗族的利益和要求: “在社会结构上,中国古代社会体现了 ‘家国同构’的基本特征。 ,, 家治父权,国治君权互为表里,形成个体与整体 之间天然联系的人格特征。 因此决定了血亲宗法性特征在中国文化形成之初就存 在,也决定了 ‘礼’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礼治的基本原则有两条, 即‘亲亲’和‘尊尊’ 。所谓‘亲亲’即主张家族利益至上,家族内部的人必须 对自己的亲属给以亲爱, 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这些理念都是为了维护整个家 族的利益。”① (二)帮助国家维护秩序的作用 同时,由于家国同构的特点及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法性质, 亲亲相隐一旦提 出,既成了家族内的准则,又成为了国家认可的价值理念: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 十分重视尊卑伦常的道德观念,视纲常为‘天理’ ,以不孝为重罪,家族伦理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宗族内部的尊卑伦常关系, 树立家长、 族长的统治地位, 调整 族内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 中国古代的传统法律被称作伦理法, 亲属间的容忍被 视为基本的亲情义务, 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 因此在视尊卑伦常为天理的中国 古代将亲亲相隐引入法律就不难理解了。 ”②这样一来, “亲亲相隐”也维护了国 家中的尊卑秩序,在“君为臣纲”的封建王朝中,这一点意义无疑被皇帝重视和 发扬。 (三)人性伦理上的合理性 此外,除了社会背景和制度的原因,这种“亲亲相隐”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最 根本的人性伦理方面上看, 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亲亲相隐’制度能在中国两 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被统治者加以利用, 被广大百姓予以接受, 这与这一制 度本身的伦理特色符合中国百姓的价值观和内心的信仰是分不开的。 统治者制定 ‘亲亲相隐’的法律固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统治的长治久安, 但是这一法律本身所 包含的对人性的呵护与关怀却是其长期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根源。 ”③ 二、现代中国法治制度对“亲亲相隐”的否定 (一)“亲亲相隐”的弊端 然而,“亲亲相隐”确实有其缺陷。首先,它带来的“代价之一是造成了两 千多年‘天无二日、人无二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