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10纱线的基本结参数.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③外不匀(片段间不匀) —— 将纱线分成很多等长片段,称量后求得的 不匀率; C e = [ 变异系数 CV(L)] 2 ④内不匀(内不匀片段) —— 将其中片段纱再分成很多等长小片段,称 重后求得的不匀率 C i = [ 变异系数 CB(L)] 2 ⑤总不匀率 C —— 将全部纱线都分成极小的片段,称重后可 求得纱线的不匀率 I( l ) B( l ) V=CV 2 第二节 纱线的捻度与捻缩 twist and twist takeup 一、纱线加捻的目的作用 短纤纱 — 加捻使纤维之间抱合得更加紧密, 使纱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 长 丝 — 改善加工性,提高抗起毛起球、 抗勾丝性,强捻使织物风格独特。 二、纱线加捻的特征指标与测试 1 、加捻指标 (1) 捻度 T —— 单位长度的捻回数。 特数制 T t 捻 /10cm 公制支数制 T m 捻 /m 英制支数制 T e 捻 /inch 仅能表示相同品种的加捻程度,不能表 示粗细不同纱线的加捻程度。 (2) 捻回角β ( twist angle ) the angle between fibers or plies in a yarn and the yarn axis. (3) 捻系数 α( twist factor ) a tex -特数制捻系数 a m -公制支数制捻系数 a e -英制支数捻系数 T tex -特数制捻度(捻 /10cm) T m -公制支数制捻度(捻 /m) T e -英制支数制捻度(捻 / 英寸 ) N tex -纱线的特数 N m -纱线的公制支数 N e -纱线的英制支数 捻系数的物理意义,可按图示,将纱的 表层纤维螺旋线展开。 由展开图可知: d — 纱的直径 (mm) h — 螺距或称捻距 (mm) T tex — 特数制捻度(捻 /10cm) β — 捻回角 N tex — 纱的特数 γ — 纱的密度( g/cm 3 ) 决定捻系数大小因素: ①加工工艺要求 ②纱线和织物用途的要求 (4) 捻向、捻缩 a. 捻向: ( direction of twist ) Z 捻, S 捻 ①单纱 一般为 Z 捻; ②股线 ZS (单纱 Z 捻,股纱 S 捻;股线捻向与单纱异 捻) →纱线结构稳定,手感柔软,光泽较好。 ZZ (单纱 Z 捻,股纱 Z 捻;股线捻向与单纱同捻) →纱线结构不太稳,易扭结,手感粗硬,光泽 较差。 (纤维倾斜大,单纱排列螺旋线明显) ③经纬纱同捻 → 接触点纤维相互平行,齿合较好,不易滑移, 织物紧密,手感发硬,光泽较差。 (因为织物表面纤维倾斜相反) ④经纬纱异捻 → 手感柔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