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批三峡移民生活状况调查
一、概述:
根据长江委和三峡库区各级政府1991年至1992年进行的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三峡水库达到175米的正常蓄水位,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市、区),84.75万人和1599家工矿企业需要迁移。考虑到自然增长等因素,最终需要迁移的人口达到113万人。
1995年5月,三峡库区首批移民大搬迁在坝上库首湖北秭归县香溪镇向家店村拉开序幕。该村首批57户200名移民作为外迁试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迁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南湾村。
近十年后的2005年1月27日笔者走访了南湾村,以了解当年的首批三峡移民现今的生活情形。
在村委会里,我们见到了李双全村长。据李村长介绍,由山地搬至平原,两百多移民总体来讲生活环境变好了,但是收入却降低了。原来,移民以前居住的秭归县盛产脐橙,家家户户都以种植脐橙为主业。而宜昌市伍家岗区虽与秭归相隔不远,水土却不太适合橙子的生长,当地人主要种植柑橘。移民在短期内无法适应种植方式的改变,因此每年获利较小。李村长说,移民的安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当年的问题都解决了,上访的人数也逐年减少。移民与老村民关系渐好,近年还有许多结成了亲缘关系。
随即我们选取了四个三峡移民家庭进行采访,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样本一:王家,三代六口人,户主35岁,2003年经过移民选举成为南湾村村委会中主管移民的主任。他唯一的小孩在花艳镇(距南湾村10公里)读初二。王家移民前在秭归拥有6、7亩土地,全部种植脐橙。年产20000~30000斤,按照95年的市价,年收入可达两万元。十年前他们离开故土时新培育出的一批脐橙树才刚开始挂果,现在早淹没在水中了。
“我们家当初卖脐橙,收入多,又稳定,生活比现在过得要好。不过现在也还行。”
样本二:伍家,四口人,户主四十多岁,除务农外还给村民理发,以补贴家用。95年移民时两个儿子均在上学。由于经济紧张,大儿子(今年22岁),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了,现小儿子在读大专。伍家原也是脐橙种植户,每年卖脐橙可得1万元左右。女主人对移民后的生活非常不满,采访中常常说着说着掉下泪来。
“搬下来事事不习惯,先几年我一想起移民的事就哭。后悔啊,不该移的。又有什么办法呢,国家要建工程,我们不走不行啊!”
样本三:熊家,三口人,户主39岁,现在外打工。接受采访的是女主人,38岁。他们于移民那年结婚,如今孩子都已经在花艳镇读小学了。由于那时两人结婚不久,并无自己的房产和土地。两人的父母家都是以种植脐橙为生,他们原先替各自家里干活,一年也能攒几千块。来到南湾村后他们分到了一些土地,于是白手起家,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攒下一份家业。事实上,白手起家太难了。他们的家庭并不和睦,为了钱的事,夫妻经常吵架。
“刚来时,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对一切都充满希望,因为我想着我还年轻,可以慢慢来,”女主人疲惫地说“可是现在我觉得我完全活不出来了。”
样本四:向家,现有六口人,刚移民到南湾村时有八口。家里两个女孩,大的十岁,在花艳镇读三年级;小的才5岁,还没上学。在这次调查四个样本中,向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最好的,因而他们的心态也比较平和。男主人一再强调,只要肯下力气,就有饭吃。过去他们种脐橙,也种谷物和菜,95年以前每年卖脐橙收入万把元。现在田地已不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男主人在外打工养活全家。
“在上面种脐橙还不是要下力气。现在在这边种田,虽然地生了一点,但是肯干的话还是可以让一家人吃饱的。”
二、他们的家
三峡移民从库区搬出前,国家已制定了具体的自建房补贴政策。住房分结构按平方发赔偿金。原土木结构的住房每平方100元,预制结构每平方180元,砖混结构每平方280元。预制的晒坝也按平方算钱,除此以外,沼气池,猪栏,厕所,地窖等均以“个”为单位计价。事实上按这个价钱拿到赔偿金后要盖与原来房屋大小、条件差不多的房子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移民们要么修小一些、差一些的房子,要么拿出自己的家底贴钱盖房子。
到南湾村的第一天,村里面招待全体移民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各家就被分散开带到各自分到的田地和住地去了。移民之初,200号人没有房子住,村里发给每户1800元作为搭棚子的费用。57户中的大多数在棚子里住了小半年,才把自家的房子盖起来。
王家是贴钱盖房的代表。他们的老房总共换取了将近两万块钱的赔偿金,由于移民前家境比较好,且无主要经济负担,所以有余钱用在盖房上。他们现在的房屋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陈设在57户移民中都属上乘。
“如今我们住的房子比原来的要好的多了。”移民主任这样说。
伍家的老房政府赔付了一万元左右。95年这家两个孩子大的读初中,小的读小学,家中积蓄不多,孩子们的学费又悬在头顶,于是两个大人决定仅用赔偿金和其他名目的移民补偿款把房子盖起来,等孩子书读完了有闲钱了再慢慢加盖。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