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档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⑷在你的阅读印象中,是否还有关于炼字炼句 的经典例子? 3 、拓展练习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例。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 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 出:“ 轻风细柳 ”和“ 淡月梅花 ”后,要哥哥 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 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 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 。”小 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 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 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玩味着,不禁击掌称妙。 扶 失 4 、欣赏语言 进一步用身边鲜活的语言案例来引导学生 感悟语言之美,感知语言艺术追求的完美 境界,谈谈自己的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 文本研习”专题教学设计 温岭市第二中学 江奎 文本研习 主要是指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 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 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 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 的能力。教学时力求紧扣文本,把立 足点放在语言文字上,通过读、议、 悟、讲等多种研读途径,扎实地读通, 读懂,读深。 苏教版课文三种类型 ? 经典性文本 ? 一般性文本 ? 辅助性文本 阅读教材选文的四种类型及特点 类型 内容特点 教学特点 定篇 经典作品 、属课程 内容、被指定的 解读应服从权威的定论,让学 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 会”,主要“引学生鉴赏” 例文 优秀作品、属教材 内容(作品难度较 高)、可替代的 学习文章本身包含的读写 知识,以教师预设为主, “教学生鉴赏” 样本 优秀作品、属教材内 容(作品难度较低)、 可替代的 学习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读 写知识,以学生生成为主, “帮学生鉴赏” 用件 普通文章、属教材内 容、易替代的 利用文中的东西引导学生 从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 珍爱生命 文本研习 ◎ 精神支柱 我与地坛 ( 节选 ) /史铁生 最后的常春藤叶/ [ 美 ] 欧 · 亨利 ◎ 生命之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节选 ) / [ 美 ] 海伦 · 凯勒 鸟啼/ [ 英 ] 劳伦斯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本专题通过“精神支柱”、“生命之歌” 两个板块表达珍爱生命这个主题,主要学习方 式是文本研习。 【专题目标】 1 .通过文本研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 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 .通过对描写生动、富有哲理的句子体味 理解文章内涵。 3 .学习散文的一些常见手法。 4 .揣摩真挚深沉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技 巧。 5 .了解散文、小说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 精神支柱”板块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基本 要求 1 .理解《我与地坛(节选)》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 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2 .找出《我与地坛(节选)》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 句加以品味。 3 .找出具体的语言说出史铁生母亲在地坛公园寻找儿 子时的心理。 4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 的作用。 5 .体验欧 · 亨利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6 .积累关于史铁生和欧 ? 亨利的文学常识。 发展 要求 概括《我与地坛(节选)》的“母亲”和《最后的常 春藤叶》中的“贝尔曼”两个形象的共同性格特征。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 ? 地坛——史铁生生命中无言的母亲 1 、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了哪些问题?他为什么 会突然之间思考这些问题?史铁生找到答案 了吗?“怎样活”这个问题能一下子回答吗? 文章中是怎样说的? 2 、“我”的心路历程与地坛景物有何关联? 三处地坛景物笼罩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们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呢?为什么同一景 物在史铁生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呢?地坛已经 成为人化的自然,作者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呢? ? 母亲——史铁生心中永远的地坛 课后“文本研习”问题 2 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出了一个怎样 的难题”?他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过程?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并从文中找出显示这一变化过程的语句 。 1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 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 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难题? 2 、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 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3 、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样一种深沉 的母爱,儿子当时有没有深切的感受到? 那么,史铁生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 变化过程?请找出能显示这一变化过程的 语句。 4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他对母亲的理解? 从母亲身上,史铁生读懂了什么?品味文 中的细节描写和内涵丰富的语句。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评价自学情况 1 、用几句话说说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概括时请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