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汇编).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 一) 说课稿 刘飞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针对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三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等差数列的、 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性质,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 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第一节课主要通过高斯求和 法来引起学生对数列求和的兴趣, 进而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做出 探究,逐步引出求和公式以及公式的变形, 初步形成对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体会从特殊 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 同时,本课题的理论、 知识也将为等比数列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它在整个教 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 对教材内容进行略有增删, 确定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 难点是: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 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 n 项和有关的问题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 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再 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1.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未知事物有较强的好 奇心,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去探索未知 学习障碍:知识储备较少,缺乏主动探索意识,仍需要老师去引导 2. 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驱动、 层层铺垫, 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 式的推导方法 .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 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必须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 突出数学本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接下来,我来谈一谈这堂课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 分钟) 由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意在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 讲授新课:( 20 分钟) 1 . 创设情境 - 引入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 1:如图,一个堆放铅笔的 V 形架 , 它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 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一支,最上面一层放 10 支。这个 V 形架上共放着 多少支铅笔? 学生发现 ,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