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阅读答案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郭守运
先秦时期的儒家“野”是与“文”、“礼”相对的,其多指为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这与儒家文化推崇仁义礼孝的崇高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义”,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其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教,因而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可以说具有一种克服“野”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摆脱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与儒家之“野”不同的是,道家庄子之“野”要多的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即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主旨,“法天贵真”是庄子的思想精髓,强调人性的本真在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位,强调质朴、与自然相通、使人本性不受外在事物拘束的重要性。漫游是庄子一生当中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漫游可以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漫游,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将是一种无奈叹息之后的解放,天、万物都好像和我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这也是庄子最终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由。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艺术家和古代哲学、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于是,庄子所见的“野”已不是荒凉、偏僻的,而是质朴、天然的。以庄子为开端,文人视野中的“野”由文明的对立物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从文学角度看,“喜用‘野’字是杜诗的一大特点,惯用带‘野’字与之有关的意象,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大奇观。据不完全统计,杜诗中仅冠以‘野’字意象的诗作就有近百首”。由文学兼及书画艺术,“野趣横生”就在无意或有意间形成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画合一”的意境也随之出现了。
在以玄学为主导思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以“自然”为内核的“野”的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发扬,庄子开启的追“野”、慕“野”之风,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野”字频频出现在文人的诗赋创作中,如“原野萧条兮烟无依,云高气静兮露凝衣”,“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等,这些诗作无不显露出空阔寂寞的旷野之景和文人寄情山水、渴望皈依的野逸之趣。此外,刘勰、钟嵘等人的理论著作中,对“野”的论及也具有了褒扬之义,成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野”字由此也摆脱了先秦儒家所谓的粗鄙之义,转而具有了本真、质朴的哲学之思,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范畴。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以道家精神为旨归,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下,迸发了一系列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包含有江湖之趣、枯淡之趣、闲放之趣、林业散逸之趣,凡此种种野趣,往往见诸历代艺术领域,尤以宋元两代文人画为盛。
野趣指向“真”。与宫廷画呈现出的雍容华贵之风不同,文人画是一种体现自我、性灵所衷的艺术形式。绘画者的这种崇野之趣,既舒展了画家的心境,使其可以在野性的、自由的旷野、山坡、草、溪流、怪石间恣意发挥情感,又能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落笔挥洒,用线条的形式表现自我的心境。因而,画作完成之后展现在画家自己和鉴赏者面前的,是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观画之时,一种抑制不住的自然的野趣、一种浑然天成的旷野之风扑面而来,使人不由得被这种高尚、纯粹的“野趣”所吸引和俘虏。因此“野趣”成为文人画的重要的审美心理归属,也成为艺术家常见的审美情调追求。
(本文有删改)
6.关于儒家之“野”与道家庄子之“野”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之“野”指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是与“文”、“礼”相对的。孔子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是一种克服“野”的过程。
B.人们只要摆脱了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就能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C.道家庄子之“野”是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庄子的主旨,“法天贵真”是道家的思想精髓。
D.庄子所见的“野”是质朴、天然的。他开启的追“野”、幕“野”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阐述了人与大自然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自。这是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B.漫游是庄子一生的生活方式,既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是精神上的漫游。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C.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迸发出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在宋元两代文人画中有充分的展现。
D.画作完成之后,当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展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GDW 13239.1—2018 35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pdf VIP
-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失衡.ppt VIP
- Q∕GDW 13247.2-2018 35kV电力电缆附件采购标准 第二部分:专用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pdf VIP
-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3FoodandCulture教师用书.doc VIP
-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pdf VIP
- 河南成人2024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pptx VIP
- 2024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1ScienceandScientists教师用书.doc VIP
- 农田喷灌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