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毒(I型Ⅱ型)
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生物因子
(一)一般特性
1981年,艾滋病首次被报导。1983年,艾滋病病毒被首次分离到。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统一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属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属或组(Lentivirus)。成熟的病毒直径为100~120nm,圆形,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致密的圆锥状蛋白的核心,内有病毒RNA分子和酶。其外层有包膜。包膜为两层的磷脂蛋白膜,膜上为突起,约有80个突起。HIV-1的基因组长度为9.3kb,HIV-2为9.7kb左右。基因组的两侧有LTR、3个结构基因(Gag、Pol、Env)和至少有6个调控基因(Tat、Rev、Nef、Vif、Vpu、Vpr)。病毒的结构蛋白为核心蛋白(Gag)及包膜蛋白(Eev)。Gag蛋白的P17、P24与P13与病毒核心相联系。外膜蛋白是一个大分子糖蛋白(Gp120),形成病毒体表面的刺突。跨膜蛋白(Gp41)的作用是将包膜蛋白固着于细胞膜上。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的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h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淋巴细胞系如HT-H9、Molt-4细胞作分离及传代。
我国将HIV归为二类病原微生物,WHO将其归为于生物安全危险度3级的病原微生物。原卫生部编制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病毒分离培养在BSL-3实验室进行,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操作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灭活材料和无感染性物质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运输包装要求按照A类包装,空运属A类(UN2614)。
(二)来源
HIV的宿主为人类,感染人后引起艾滋病。研究发现HIV的序列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有高度同源性。因此,人们用HIV最初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说法来解释HIV流行的起源。研究表明,大约是在1930年,黑猩猩将HIV传染给人类,而HIV-2可能起源于乌黑白眉猴、SIVsm或短尾猴SIVstm。SIV在天然宿主中不致病,如感染乌黑白脸猴、非洲绿猴、黑猩猩等都不致病,但当跨种属传播至非天然宿主时,使后者发病。SIV感染猕猴可导致与人艾滋病相似的疾病。
(三)传染性
HIV感染人体后其血液具有很高的传染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源。
(四)传染途径
自然感染有三种传播途径:通过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享针具静脉吸毒、介入性医疗操作等;母婴传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
(五)易感性
HIV对人群普遍易感,人类对HIV没有天然免疫力。
(六)潜伏期
人体感染HIV后,到出现临床症状前,这段时期称为HIV感染潜伏期。此期体内HIV持续复制,具有传染性,持续时间一般为7~10年。
(七)剂量一效应关系
未见报道,本实验室也未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感染剂量还不十分清楚。以下是实验室感染风险的相关报导。针刺或皮肤割伤暴露HIV感染的血液后,经皮肤感染HIV的平均风险为0.3%。眼、鼻或口腔黏膜暴露HIV感染血液后的感染率估计为0.1%。有关无损伤皮肤暴露少量血后是否造成HIV感染,未见报道。暴露其他体液或组织后的感染率未被量化,但与HIV感染的血相比,可能会低。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暴露的血量越大、损伤越深,就越容易被感染。
HIV分离培养操作涉及HIV的最大估计浓度为100ng/mL(P24抗原检测),容量为30mL。HIV体外抑制或灭活实验操作所涉及的HIV浓度约为105TCID50。
这种暴露感染的风险有可能高于临床检验样品暴露的风险。
(八)致病性
HIV感染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初始感染到终末期,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将艾滋病的全过程分为I期(原发感染期)、Ⅱ期(HIV感染中期)和Ⅲ期(艾滋病期)。
1.I期(原发感染期) 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h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d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1后1~3周左右。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临床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瘆、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2.Ⅱ期(HIV感染中期) 感染者体内HIV持续复制,具有传染性,故又将无症状的病人称为HIV感染者。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7.5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HIV在体内不断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某某县人大视察组关于县城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 VIP
-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联考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x
- 医疗责任保险合同7篇.docx
- 第八单元写作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VIP
- 小学信息科技 开学第一课 课件.pptx VIP
- 国家安全青春挺膺主题团课PPT.pptx
- 烘焙工(高级)理论试题库(单选400).pdf VIP
- 2024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教案.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九章筑牢其他各领域国家安全屏障-.pptx
-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