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让感恩之心永存孩子心间.doc

(2020年整理)让感恩之心永存孩子心间.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让感恩之心永存孩子心间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科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③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小学生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呢? 1、认识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我班一名留守儿童苏孙波,父母到外地打工,他常年跟随年迈的奶奶在家生活,放学回家,因常做家务,耽误学习,我总是这样教导孩子:要感谢奶奶、父母,他们给自己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只有学会自立,刻苦努力学习,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达。其中一名小女孩,父母早在三年前双亡,这个孩子只得寄宿在姑妈家,我时常鼓励道:你可要坚强些,更要感谢姑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所谓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另外,班上的少数独生子女,我则利用品德课上一些相关的事例对其进行教育,如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父母经济、身体、工作方面的难处,学生体察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从而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并在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由此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感悟父母之恩深似海。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进而关心人类以至整个社会。   2、让感恩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活动    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施恩就是开导学生做人要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只有“用爱来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