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血型的分子基础.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血型的分子基础.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血血型型的的分分子子基基础础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血型的分子基础”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血血型型的的分分子子基基础础 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别所形成的类型。 自从1900年兰德斯泰纳(K .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体A B O血型系统以来,已知红细胞有20多个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 兰德斯泰纳根据红细胞所含抗原不同,把人体血型分 为A、B 、O AB4种。 在临床输血时,若血型不符合,将会使输入的红细胞 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 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 重后果。 因此,数十年来在临床医学上十分重视血型研究。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 应用,对红细胞血型抗原 分子结构逐步有所了解,这对阐明血型物质的化学本 质 进一步认识血型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ABO血型系统中ABH(O)抗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的 鞘糖脂。 现在知道ABH(O)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还出现在 唾液、胃液、精液等分泌液中。 中国60%汉族人唾液中有ABH(O)血型物质。 此外,在毛发上也有ABH(O)血型物质。 在分泌液中 毛发上的ABH(O)血型物质主要以糖蛋白 形式存在。 例如胃液等外分泌物中,ABH(O)血型物质的抗原性由 糖蛋白上寡糖链所携带。 这些寡糖链主要通过O -糖苷键与水溶性粘蛋白相连 接。 关于红细胞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 50~60年代,当时从人卵巢囊肿液等多种体液分泌液 中分离出可溶性糖蛋白进行血型活性研究,并由此了 解有关血型的分子基础 特性。 1966年,华特金(W .M .Watkin)证实具有B血型特性 的水溶性糖蛋白是由寡糖链非还原性末端的半乳糖基 起免疫决定簇作用。 19 1年,雅特捷夫(S.Yatziv) 弗鲁瓦斯(H .M . Flower)用正丁醇/水溶剂从B型红细胞中抽提出一种水 溶性糖蛋白,具有很强的B血型活性,用咖啡豆半乳糖 苷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半乳糖而导致B血型活性消失。 80年代初,美国柯特斯坦(J .Goldstein)进一步用咖啡 豆α-半乳糖苷酶使B型红细胞转化为O型红细胞并进 行临床试验。 血型的酶学转型是一项有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 在血型活性研究中应用凝集素(lectin)鉴定血型是一项 较新的技术。 利用某些凝集素具有血型专一性的特点,不仅可鉴别 不同的血型,还可区别不同的亚型。 华特金 摩根(Watkin and Morgen)发现,利马豆凝集素 (PLA)对A型红细胞的凝集能被N -乙酰半乳糖(α- GalNAc)抑制,这表明A血型抗原的免疫决定簇是N - 乙酰半乳糖。 双花扁豆凝集素(DBA) 的血型专一性为A1型,可用于 鉴别A1 A2亚血型。 两者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别主要在于第2位糖基(Gal)与第 3位糖基(GlcNAc)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A1型为1→3连接,而A2型为1→4连接。 以上的实验资料表明ABO血型的分子基础,即血型免 疫活性的特异性主要决定于糖链的组成,尤其是决定 于糖链的非还原性末端糖基的差异。 下表为A、B H抗原中寡糖链的化学结构。 A抗原糖链末端为N -乙酰半乳糖(GalNAc) ;B抗原糖 链末端为半乳糖(Gal),而N -乙酰半乳糖 半乳糖的 差别仅仅是半乳糖的两位碳原子上的一个取代基(乙酰 基)不同而已;H抗原糖链的末端基为岩藻糖(Fuc) 。 H抗原 A抗原或B抗原相比,仅在糖链末端少一个N -乙酰半乳糖或半乳糖。 表:ABH(O)血型抗原的糖链结构 红细胞膜上另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