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2014)研究报告.ppt

“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2014)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沈从文及其传记 3 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沈从文(1902-1988年) 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边城》等名作。先后在中国公学、西南联大、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1934年出版《从文自传》,以湘西为背景,记录作者童、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经历。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1949年后,因受时政运动影响,被迫改行,先后做中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周定一回忆说,他生平第一次读到单行本的鲁迅《呐喊》、《彷徨》,郁达夫《沉沦》,还有沈从文《从军记》这类新文艺小说,是上世纪20年代末在长沙读初中时,自己从泰东书局买来的。 30年代先后在上海、南京、北平上高中、大学时期,逐渐感到了沈从文作品的耐读性。他体会到: “要逐字逐句细心地读,才能体会其中既平凡而又美丽动人甚至惊心动魄的情景。若是用‘看小说’消闲的速度去对付,就印象模糊,甚至不知作者在说什么。‘耐读’的另一意义是,过些时候拿来再读,仍很吸引人。像《从文自传》,我就一读再读。《边城》、《湘西》、《湘行散记》中的许多篇章,也是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新鲜感。就‘耐读’这点而论,他和鲁迅相同。” 三、林语堂及其传记 1 林语堂(1895-1976),是一位长期居留在美国,而且主要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他学贯中西,一生出版了60本书,写了千余篇文章。他曾被提名参与“诺贝尔文学奖”却终于有花没果,最终无缘于该奖。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林语堂著作约800种(不包括再版和他人的合集),其中中文版400多种,外文版300多种,其外文译本包括英、日、法、德、葡萄牙、西班牙等25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影响极为广泛,开创了中国作家在海外文坛书林的“世界纪录”。 1933年,以《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到林语堂(1895-1976年)家中作客,话题涉及以中国题材写作的一些外国作家,林氏说,他很愿意写一部表达对中国“实感”的作品,这想法立即得到了赛珍珠的鼓励:“你为什么不写呢?你是可以写的”,“我盼望已久,希望有个中国人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两年后的9月,这部名为《吾国与吾民》的书终于问世。林太乙说: “那时候的美国是白人的天下,白人种族歧视很深,对黄种人与对黑人一样,简直不把他们当作人看待……赛珍珠的《大地》,使西方对中国人的认识增加许多,使西洋人知道中国人也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她继《大地》之后所著的《流亡者》和《战斗的天使》,是她母亲和父亲的传记。在这两本书里,她把中国人写活了。但是要等到《吾国与吾民》出版,西方才有一本对今古中国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述的书。赛珍珠认为,它是“关于中国最完备、最重要的一本书。” 《吾国与吾民》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林语堂因此一举成名,开创了中国人在国际文坛成名的首例,被时人引以为“光荣”。 1938年3月,林语堂开始构思一部用英文写作的长篇小说(原名《瞬息京华》,1941年在上海出版首个中文译本时被改称《京华烟云》),其中包含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的多重情意,渗透着作者印象及其深刻的宋代文人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归来堂共读,明末“秦淮八艳”中的烈女李香君“血染桃花扇”,清代文人沈三白、芸娘夫妇相敬如宾,以及《红楼梦》中探春姑娘等故事的影响。林太乙说“《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在许多方面很像芸娘”,因为“父亲理想的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 1939年,《京华烟云》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先后出版后,被舆论誉为“中国现代的《红楼梦》”,仅在美国就卖了10多万部。 由于林语堂的书是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作的,且市场畅销,文坛影响大,因而获得了首次“诺文奖”提名,但最终没有入选。接着在1972年、1973年又被提名参评,但仍落选。第四次是在1975年夏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笔会上,他又一次被举荐为“诺文奖”的候选人。由此,“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成为了中国被提名参评“诺文奖”次数最多的作家。他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这仍是他个人的一个荣誉记录和中国文坛的一种自豪。 四、《苏雪林自传》 2 苏雪林女士(1897-1999年)生平事迹 苏雪林,1897年出生于浙江瑞安县县衙,祖籍安徽太平县(今属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以字为名。另有笔名:绿漪女士、灵芬、老梅、天婴等。后有“三十年代五大女作家”、武汉大学“珞珈三杰”的称誉。一生笔耕八十载,著述2000多万字。作为一代才女,集作家、教授与学者于一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