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珍《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距课文所叙述的年代较远,加之学生的经历有 限,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学 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 有感情的朗读, 细心地品读是 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 理清文章的思路, 了解端午文化, 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 望和美好追求。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及赏析朗读的方式, 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 热爱,从而感受文章的韵味和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 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 激发学 生对故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 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 .请同学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 纪念谁? 明确:端午节,遗俗指的是端午节;屈子即屈原, 2 .你知道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赛龙舟,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包棕子,吃棕子,吃 蛋………),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端午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大家都 预习了,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写自己过端午的感受?你能给我们介 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二、 检查自主学习 1 、简介作者: 汪曾祺 (1920 ~ 1997) ,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 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 淖( n ào )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他的散文写 “油盐酱醋茶” ,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 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语言 平淡质朴 ,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但富有趣味。 2 、给下列红字注音 腌 蛋 门 楣 苋 菜 籍 贯 城 隍 庙 车 胤 络 子 系百索子 囊 萤 映 雪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 ,将文章分成三部分 ,并给每部分拟 一个小标题 . 端午的习俗( 1 ) 家乡的鸭蛋( 2 、3 ) 端午的鸭蛋( 4 、 5、6 ) 四、走进文本, 探究课文 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家乡江苏高邮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课文第一段大谈端午的种种风俗而不写“鸭蛋”,离题吗?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 二红 题为“端午的鸭蛋” ,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 “端午” 的气氛, 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背景,然后转写“端午的鸭蛋”,有 “水到渠成”之妙。 2 、作者由端午节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 高邮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 ? 以 “ 这 是 — — — — 的 鸭 蛋 , 因 为 — — — — — —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