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012年3月,适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有人将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上传网络,在微博上疯狂转载,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手弹吉他,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泰山上,他抒发豪情:会当凌绝顶, 长安城,他睹物伤怀:感时花溅泪, 细雨里,他欣然赞颂:好雨知时节, 春光中,他纵情欣赏:迟日江山丽, 中秋夜,他凄然感叹:露从今夜白, 战乱间,他心系黎民,朱门酒肉臭, 秋风破屋秋雨淋 群童抱茅杳无音 振臂疾呼为黎民 济世情怀仁者心 yǎo 少陵草堂的外观 * 内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参加完“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国际友人李思白和王慕维准备游历杜甫草堂,但对杜甫了解甚少,在座的各位东道主们,请你们一尽地主之谊,做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诗》。 一、作者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诗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反映民生疾苦的内容,被称为“诗史” “三吏三别”、《兵车行》《春望》 写景诗《望岳》《春夜喜雨》《登高》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 。 二、时代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古风居·解题 歌行: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乐府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短歌行》《长恨歌》《燕歌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 怒号 挂罥 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大庇 俄顷 秋天漠漠 何由彻 大庇 突兀 háo juàn bì qīn ào qǐng sāng 无奈痛心 忧思痛苦 第一节: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第二节:群童抱茅 第三节:破屋漏雨 五、课文赏析 第四节: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