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演剧职业化运动铸就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docVIP

导论:演剧职业化运动铸就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PAGE 8 “演剧职业化运动”铸就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一 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 话剧,将近百岁了,在中国。 一个世纪的荣辱坎坷,印证着一百年的风雨沧桑。当人类从旧时代步入新纪元的时候,回眸中国话剧这100年的历程,有意气风发的岁月,也有神情黯然的年代,几多磨难,几多丰碑,一路困苦一路歌,真让人感慨不已。特别是抗战时期,风云际会,中国话剧出现了一个空前绝后,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其中又以抗战后期的1941——45这几年间的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通常泛指抗战8年,如陈白尘《在重庆雾季艺术节上的讲话》(《抗战文艺研究》 1983年第1期)。把抗战后期称作话剧的“黄金时代”,据我所知最早见于刘念渠《战时中国的演剧》(《戏剧时代》第1卷第3期,1944年2月),较晚近者如张颖《我对抗战时期国统区戏剧运动的看法》(《抗战文艺研究》1983年第1期)、陈白尘《阳翰老与中华剧艺社》(《戏剧论丛》1982年第2期)等亦作如是观。 这是一个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人才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个多样性、风格化、实验性与经典性并存,充满了创造性和激情四溢的时代; 这也是一个产生出全国戏剧节、西南剧展、重庆雾季公演、孤岛剧运等各种演剧活动,话剧在各艺术门类中独擅风骚的时代。 仅就剧目而言,8年抗战期间全国各地(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产生的剧本,包括舞台剧和案头剧,原创或改译,发表与未发表的,估计总数不下于1000部。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平均年产120部之多。仅1941——45年间,重庆四度雾季公演,大小剧目即达240多个,光是大型剧作就有150——170部。而同时期上海公演的剧目,总数也有200多种。 关于剧目问题,鲁觉吾根据中审会的统计资料说,年均受理各种剧本350多种,7年达2500种以上,还不计杂志发表或演而未出版者。此就整个国统区而言,不含根据地和沦陷区。见鲁觉吾《抗战7年来之戏剧》(《戏剧新时代》,青年书店,1944年版)。阳翰笙说,1941年至45年,重庆市上演话剧约计240种,其中多幕剧有170个左右。见阳翰笙《重庆抗战剧坛纪事·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张颖称,“四年中有200多个新剧目上演”。见《我对抗战时期国统区戏剧运动的看法》。石曼的统计是8年间,重庆公演多幕剧170部,独幕剧70出,总数达240种。见《抗战时期重庆公演剧目一览》(《抗战文艺研究》1985年第5期、1986年第3期)。另据《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作者陈青生统计,沦陷时期(1942年初至45年中)上海作家共发表多幕剧80多部,独幕剧20多种,总数在100个以上。见该书第281页。根据我对同期《申报》的话剧广告,以及《杂志》话剧“月评”所涉及剧目的统计,实际公演的远不止于这个数。许多小剧团演戏都没有留下剧本,或者根本就没有剧本。鲁说指全部戏剧,而阳、张、石、陈等则仅指话剧。1000种是我的估算。从质量上看,绝大多数剧作家的代表作,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不少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原创者如曹禺《北京人》、夏衍《芳草天涯》、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宋之的《雾重庆》、陈白尘《升官图》、于伶《长夜行》、田汉《秋声赋》、郭沫若《屈原》、阳翰笙《天国春秋》、姚克《清宫怨》 关于剧目问题,鲁觉吾根据中审会的统计资料说,年均受理各种剧本350多种,7年达2500种以上,还不计杂志发表或演而未出版者。此就整个国统区而言,不含根据地和沦陷区。见鲁觉吾《抗战7年来之戏剧》(《戏剧新时代》,青年书店,1944年版)。阳翰笙说,1941年至45年,重庆市上演话剧约计240种,其中多幕剧有170个左右。见阳翰笙《重庆抗战剧坛纪事·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张颖称,“四年中有200多个新剧目上演”。见《我对抗战时期国统区戏剧运动的看法》。石曼的统计是8年间,重庆公演多幕剧170部,独幕剧70出,总数达240种。见《抗战时期重庆公演剧目一览》(《抗战文艺研究》1985年第5期、1986年第3期)。另据《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作者陈青生统计,沦陷时期(1942年初至45年中)上海作家共发表多幕剧80多部,独幕剧20多种,总数在100个以上。见该书第281页。根据我对同期《申报》的话剧广告,以及《杂志》话剧“月评”所涉及剧目的统计,实际公演的远不止于这个数。许多小剧团演戏都没有留下剧本,或者根本就没有剧本。鲁说指全部戏剧,而阳、张、石、陈等则仅指话剧。1000种是我的估算。 鲁觉吾:《中国话剧剧本出版鸟瞰》,《出版月刊》第2期,1944年1月,重庆。 其次是演出形式极其多样。剧场,会堂,广场 ,街道,茶楼,庭院,都可作演剧的场所,既有《屈原》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