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优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 形成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第 1 课)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 确立 — 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第 2 课) ? 巩固 和凸显儒学的主体地位 — 宋明理学(第 3 课) ? 儒学的 新发展 —— 明清之际(第 4 课)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 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逐步形成 ; ( 3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崛起; ( 4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 1.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 2 . 主要流派 道家 : 老子 庄子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 墨子 法家 :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3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 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 前 479 年),享年 73 岁。 孔子 3 岁丧父, 17 岁丧母,生活十 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 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 府高官,后在 55 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 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 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 —— 孔庙、孔府、孔林。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称,是 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 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 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 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 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 建筑群。 图片 1 :孔府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 代完成的,其建筑仿 皇宫之制,前后九进 院落,贯穿于南北中 轴线上,南北长 1 公 里,面积 9.6 公顷, 门坊 54 座,房屋 466 间。院内苍松翠柏, 殿宇雕梁画栋,碑刻 2000 余块,是我国大 型的碑林之一 图片 2 :孔庙 — 杏坛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 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 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 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 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 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 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 对孔林重修、增修过 13 次, 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 图片 3 :孔林 — 孔子墓 1 、孔子的思想主张 ( 1 ) “仁”的学说 ( 核心 ) ? 子曰:“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 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 …… ”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拱 ) 之。” 《论语 · 为政》 ?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 必 偃。” 《论语 · 颜渊》 ?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2 )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3 )希望 恢复周礼 ,维护等级制度。 ?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 卫灵公)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 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 为 政) ;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 学 而) ;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 4 )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 主要贡献: 以“ 有教无类 ”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