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艺术:
负负暄暄野野录录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负暄野录》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负负暄暄野野录录
字数:5224
负暄野录宋陈槱
●卷上
○总论古今石刻
古者金铜等器物,其款识文字皆以坯冶之后镌刻,非若今人就范模
中径铸成者。余于武陵郡开元寺铁塔上,见镌刻经咒之属皆是冶铸后为
之。至于石刻,率多用粗顽石,又字画入石处甚深,至于及寸,其镌凿
直下,往往至底乃反,大于面,所谓如蠹虫钻镂之形,非若后世刻削丰
上锐下,似茶药碾槽状。故古碑之乏也,其画愈肥;近世之碑之乏也,
其画愈细。愈肥而难漫,愈细而易灭。余在汉上及襄岘间,亲见魏晋碑
刻如此,兼石既粗顽,自然难坏;后世石虽精好,然却易剥缺。以是知
古人作事不苟,皆非今人所能及也。
○秦玺文玉刻
《古器物铭》载此玺文,云得于河内向氏家, 《援集古印格》所载
谓是秦玺。
按 《金石录》:元符中,咸阳获传国玺,初至京师,执政以示故将
作监李诫,诫手自摹印二本,以一见遗。又蔡绦 《铁围山丛淡》载:元
符所得乃汉玺,其文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九字。今此玺文乃曰“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二文不同,
则知赵明诚盖未尝见秦玺也。按 《晋书》载:此玺自汉传至晋,逮
五胡乱华,玺为石勒所收,石既败灭,玺失所在,后戴施得之,归于东
晋,但其玺文乃云“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已非是旧文矣。又 六朝至隋
氏,隋之平陈复得旧玺,乃更名前者,谓曰神玺。又传五代,后唐王从
珂自焚,玺亦毁弃,即此则与续刻咸已失之。余窃详二玺各是一物,及
诸家谱书乃谓通是一玺,背面有异文,非也。二者疑皆魏晋所刻,而秦
玺不存久矣,后有得者,益非古物。近嘉定己卯岁,贾涉节制河北,申
缴到蒙国大将扑鹿花献一玺,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宝”,篆刻甚得古
意,然非旧物。或谓真庙因天书降后所刻,却有此理,意者金人自汴京
携至燕山,北都既破,为蒙人所得耳。 尝闻诸老先生议论,谓自昔
陋儒谓秦玺所在为正统,故契丹自谓得传国玺,欲以归太祖皇帝,太祖
不受,曰:“吾无秦玺不害为国,且亡国之余,何足贵乎?”契丹畏服。
圣性高明,持守刚正,如此亦可谓度越前古,而贻范于方来矣。
○前汉无碑
《集古目录》并 《金石录》所载:自秦碑之后,凡称汉碑者悉是后
汉,其前汉二百年中并无名碑,但有金石刻铭识数处耳。欧阳公 《集古
目录》不载其说,第于 《答刘原父书》尝及之。赵明诚云:“西汉文字
世不多有,不知何为希罕如此,略不可晓。”然 《金石录》却载有阳朔
砖数字,故云希罕,言不多,非无也。
余尝闻之尤梁溪先生袤云:“西汉碑自昔好古者固尝旁采博访,片
简只字搜括无遗,竟不之见,如阳朔砖,要亦非真。非一代不立碑刻,
闻是新莽恶称汉德,凡所在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不容略
留,至于秦碑,乃更加营护,遂得不毁,故至今尚有存者。”梁溪此
言,盖有所援据,惜不曾再叩之。余因记范石湖 《题虏中项王庙》诗有
云“人间随事有知音”,新取秦,其事亦尔,可发识者一笑。近世洪景伯
丞相著 《隶释》,却有前汉哀帝元寿中郫县一碑,或谓乃后人伪为者。
(按: 《石湖集》有 《七十二冢》诗云: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
此心。为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注云:在讲武城外,森然弥
望,北人比常增封之云云。此以为 《项王庙》诗恐是误记。)
○古碑毁坏
赵德甫谓所著 《金石录》寿于 《二千卷》所载之碑,由今观之,信
然。石刻固非易朽之物,其如随时废兴,摧毁非一,前辈所载:元
中,丞相韩玉汝帅长安,修石桥,督责甚峻,村民急以应期,悉皆磨石
刻以代之,前人之碑尽矣。余又闻萧千岩云:“蔡拱之访求石碑,或蹊
田害稼,村民深以为苦,悉 凿其文字,
或为柱础帛砧,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