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PAGE 2
欢迎下载
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
经济上: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春秋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着留不合则去”。“士”就好象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梧”,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比如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听
说秦孝公“广令国中求贤者”,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委以重任政。在学术自由的的待殊历史环境下,谡下先生们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探求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发扬,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各种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有发生,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政治上: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战争,打破鼓励局面。客观上为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的发生.演化.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
文化上: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下移
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华民族专直精诚,含弘广大的秉性与开物成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例如:自孔子提出“人能弘道”、“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之后,“内圣外王”的思想,“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大同”的理想,遂成为历代士人追求的目标。
?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人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诚明合能”是要使人的心性修养与人我的和谐、对天地自然的顺应都融洽为一,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把品德、精神逐层提升至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负面影响
1、?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2、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3、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4、“心性之学”重体悟,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中国长期属于封建社会,大多以小资产阶级为主要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
封建势力太强 ,统治者重农抑商,战乱,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产生。
社会经济过早成熟,即与西欧社会相比,许多到西欧中世纪末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却早已出现,古已有之
自然经济深入人心,没有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科技作为其发展条件。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2、温故知新,学思并重3、循序渐进,由博返约4、长善救失,教学相长5、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十、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母16、闻雷泣墓17、哭竹生笋18、卧冰求鲤19、扼虎救父20、恣蚊饱血21、尝粪忧心22、乳姑不怠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有哪几次
一次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人;
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人。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
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 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 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 相争辨成为可能。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2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 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 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 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3 儒学的思想是仁政,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 4 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