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ppt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系统科学的主要贡献者 控制论 ——维纳( N Weiner) 信息论 ——申农( C E Shannon, Bell Lab) 系统论 ——贝塔朗菲(L V Bertalanffy) 耗散结构——普里高津(I Prigogine) 协同学 ——哈肯(H Haken) 分形理论——B B Mandelbrot 突变理论—— Rene Tom 超循环理论—— E Eigen 混沌理论 ——集体智慧的结晶?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系统方法的作用和特点 世界本来是复杂的,系统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是认识、调控、改造、创造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 世界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整体,系统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从系统性角度探讨种种客观研究对象的共性,从而对助于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建立起统一的世界图景和文化图景。 系统方法吸取了整体论从整体上看问题的长处,以及原子论、还原论深入分析的优点,注意克服它们各自的片面之处,试图将两者整合起来,在新的高度体现着部分和整体、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运用系统方法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最优化原则 4 模型化原则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系统科学方法原则 整体性:将对象看作有机整体,强调局部与全局、个别与一般、分析与综合的协调。 动态性:将对象看作动态的活系统,联系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注意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结合. 优化原则:统筹兼顾,大力协同,“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进行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 模型化:把真实系统抽象为模型,通过模拟实验、仿真实验,求得优化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2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为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过程和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木桶原理及其运用 如果木桶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板子组成,那么,这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哪块板子?是最长的,还是最短的?木桶的盛水量当然取决于最短的板子。那么,如果要提高木桶的盛水量,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 推论:我们可以把一个组织,如学校、企业,看作木桶。如何提高组织的功能?这就要分析它的短处在哪里?改进它,从而提高组织的功能。 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要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从学科(工、理、文、管)的实力看,石油木桶的短板子是哪一块?是不是应该加强这一科的建设呢?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3 信息方法 什么是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的本质在于系统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据此人们提出一个定义:信息是认识主体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新消息、新知识。 比如,同学们对考试很关心,老师在“公告栏”提供的消息,是不是能够减轻大家对考试的不确定性?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信息与熵 系统的信息量,是有序、组织化程度的度量。 而系统的熵(entropy),是其混乱度、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所以,信息和熵是负数关系。 一个系统要使它有序,是增加它的信息量,还是减少它的信息量?比如,关于SARS与社会稳定,是隐瞒疫情信息,还是公开疫情信息,哪个效果好?当然是后者。实践证明,信息透明,效果好。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是政治文明的一种表现。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信息传输的模式 1 单向模式(联系打电报的过程)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噪声 信宿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信息传输的模式 2 反馈回路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反馈 反应 噪声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解说1 运用信息方法,以达到效果,不能以单向模式为基础;应以反馈模式为基础。 只管把信息发布出去,而不管接受者的反应和反馈,或不根据接受者的反应和反馈做相应的调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讲课,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和反馈,不相应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不会好。领导做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这样。 政策的执行也是如此。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 解说 2:反应AIDA 信息的接受者,接收到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概括为AIDA,即:attention(引起信息接受者的注意), interest(进而使之对信息产生兴趣), desire(再进而激起其意愿), action(最后导致其行动)。是否可以简称为:知情意行? 比如学术讲座,如果能使学生入座、入耳、入心,再见行动,那效果就太好了。再比如,COCA COLA的广告做得好,观众爱看,最后导致观众掏腰包,去买它的产品,效果就达到了。你还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在信息方法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