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诗歌中的陶渊明形象分析
摘要: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巨匠,因其躬耕田园隐居的
生活方式和对仕途进退选择的智慧,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文人学者推崇、
模仿和评议的对象。苏轼一生仕宦却推崇陶渊明,在苏轼的诗歌中,陶
渊明是躬耕田园的隐者,是果敢睿智的智者,更是他在文学和艺术上
的双重典范。
关键词 :苏轼诗歌;陶渊明形象;隐者;智者;双重典范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平
淡自然的诗风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以隐
士著称,诗人地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 ;唐代,陶渊明受到了文人较
为普遍的关注,其平淡的诗风、高蹈的隐逸品格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至
宋代,陶渊明平淡而又韵味醇厚的诗风,豪放凛然的精神被进一步发
掘出来,其在文学史上典范地位得以完全确立。其中,苏轼将他奉为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典范。
一、躬耕田园的 隐者
自古以来“ ”与“隐”就是中国封建士大夫们必须面对的人生抉
择,它体现着一个士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和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在宦海生涯阶段,内心就有着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大济苍
生的宏大志愿,另一方面是性本爱丘山的自我天性,最终是他的天性
战胜了大济苍生的志愿,走向了归隐之途。苏轼对于这样的陶渊明是
欣赏和推崇的。
苏轼入仕途之初,他对陶渊明的欣赏仅限于人生态度的欣赏,
只是在仕途失意时偶尔用来聊表慰藉,“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
惊我顽” (《游金山寺》),这种对做官的厌倦,对归隐江湖的向往,只是
一种偏似陶渊明的状态,而实际上,早年的苏轼则是积极 进的。“乌
台诗案”被贬之后,苏轼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一边是政治理想,一边是
政治逆境的打击和困惑,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陶渊明怡然自
得,超脱尘世的隐士生活充满肯定,如其在贬谪黄州时期,他将故人
马正卿为其请的黄州废弃的营地数十亩耕田,取名为“东坡”,且著有
《东坡八首》咏其事。并且,在此期间,苏轼认真地研读陶渊明的作品,
他?⑻赵?明视为知己、老师,可见,他对陶渊明的景仰与认可。在其人
生遭遇最后一次重大挫折时,他采取对陶渊明诗歌一一追和的方式,
来表达他对陶渊明的深刻认同,“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 (《书渊明东
方有一士诗后》)。
二、睿智果敢的智者
古代文人对于人生“进”与“退”的选择,体现着一个文人的智慧。
陶渊明能在污浊混乱的社会背景下,始终坚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当时
的统治,能够自觉地认知自我,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和出淤泥而
不染的高洁品格,并果断睿智地在“进”与“退”之间选择了退隐田园的
生活方式,这在苏轼看来,陶渊明真是一位果敢睿智令人尊敬仰慕的
智者。
首先,苏轼认为陶渊明能够理性地看待当时的社会现状,并对
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官员之间的相互倾扎有较冷静清醒的认知,作出归
隐的决断是明智的,对此他是持崇拜态度的,苏轼在《和陶咏三良》中
写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顾命有治
乱,臣子得从违”,由此可见,苏轼对宋朝当时的朝廷局势也是有一定
认识的,但还是不够理性,所以他感叹自己不如陶渊明,总是事事缠
绵。这点苏轼在晚年贬谪儋州、惠州时期体会的更加深刻,创作了大
量的和陶诗肯定陶渊明的退隐态度,希望自己能够携手陶渊明归去来
兮。其次,苏轼认为陶渊明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自觉认知上,能了解
自己的品性来决定自己的生存状态,苏轼对此是大家赞赏并推崇的,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江城子》)将陶渊明作为自己
的前生,效仿他不为世俗折腰的品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
道。
三、文学与艺术的双重典范
(一)平淡:艺术的极峰
苏轼最喜欢陶渊明的诗歌,曾评论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写的不
多,但陶渊明的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外表看起来质朴,但其实是华丽的,
外表看起来内容清瘦,实质是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主要表现在陶渊明诗歌的“淡”与“适”
上,袁宏道曾说过,一部作品,如果过分地强调理和学,那么他就不能
体现出淡的本色。陶诗就是如此,淡之至,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感,完
全的真情流露。苏轼晚年对陶渊明的这种“淡”和“适”领悟得很彻底,如
《和归园田居六首》其六中“昔我在广陵,怅望柴桑陌。长吟饮酒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事故预防与应对》课件.ppt VIP
- 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评估标准.pdf VIP
- T∕CSPSTC 124-2023 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规程.pdf
- 设计方案 -浙东运河文化园(博物馆)设计方案.docx
- 铣工技能训练第五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pptx VIP
- 《玩偶之家》课件.pptx VIP
- DB63_T 2052.5-2022农村公路勘察设计规范+第+5+部分:桥梁涵洞.docx VIP
- 无人机行业政策监管分析报告:2025年建筑检测应用市场增长预测.docx
- 江苏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痴呆症的诊治》习题答案.docx VIP
- 2024红十字救护员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