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散文专题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问方式 : 1. 赏析 “……”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 表达效果 。 2. 文中画线句子在 表达上 有什么 特点 ,请做简要赏析。 3. 请分析画线句子的 妙处 。 思路导引 : 手法+效果+句子内涵+情感 例题 : 2014 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18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6 分) [ 答案 ] 运用了排比、反复、衬托的手法,使句式整齐,语意 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练习 1 : 2016 年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 17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5 分) [ 答案 ]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 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归纳“主旨” 关注“标题” 理清“思路” 三:为何写 找“关键句” 方法回顾: 巩固训练: 《牛铃叮当》第 15 题:简要概括本文主旨。 答案: 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 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第三课时 题型一:品鉴字词题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而是在 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的“具 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 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②能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基本思路 围绕主旨,结合语境 指代性词语 , 明确化 修辞性词语 , 本义化 概括性词语 , 具体化 抽象性词语 , 直白化 例题 : 2014 年江苏卷《乾坤草亭》 16 、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6 分 ) 答案:“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 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解析】按照第三段论述脉络,先从对“个”的解释起 ——“ 个,也可解 释为竹 ……” 先释为“竹”;再到“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释为“ 点”;最后到“充满圆足的生命”,释为“圆足的生命”,是为从具体到 抽象。其实从该段的最后两句话“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 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 而出”亦可得到答案。 练习 1 : 湖南卷《粮食》 16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5 分 ) [ 解析 ] “篡改”出现在文中的第二段,第二段是全文的总领段落,领起了农耕 时代和大机器时代,而 “篡改”指的就是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 “篡改”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机器对粮食的“篡改” ,即“机器颠覆了粮 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 二是化肥、激素、农药对粮食的“篡改” ,即“改写了季节 …… 改写了生命的密码”,“农药 …… 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 。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 。对上述两方面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 答案 ]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 毫无情感,颠倒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 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 怀有敬意。 ( 二 ) 理解题目的作用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的好处、作用。 提问方式 2 :本文原题为“……”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 哪一个更好一些 ? 请说明理由。 例如: 2014 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19 .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 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4 分) 例如: 2015 年四川卷《太湖碎锦》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6 分 ) 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 要从理解词语着手,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①有的标题作为 “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 ②有的标题从 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 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 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 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 分析词语 ,二是要 注意修辞 ,三 是要注意 虚实 ,四是要 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 ,五是要 结合文章 主旨和背景 。 例题: 2014 年天津卷《枣香醉人》 19 .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 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4 分) [ 答案 ] 示例一: 认可“枣香醉人”。枣是情感的寄托物;“枣香醉人”实 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 首尾呼应。 [ 答案 ] 示例二: 认可“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 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练习 1 : 2015 年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