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意象浅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的典型意象浅析 09 中文一班 唐淳 摘要: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多变, 有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也有清新的田园词,更有清丽婉转的婉约 词。作为一位风格多样的北宋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 性,词中的艺术手法,典故,意象都达到了词作中的最高水准。意象 是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载体,而本文则旨在通过苏轼词中的几个典型 意象来分析苏轼的内心状态和人格理想 关键词 :苏轼词、意象、明月、孤鸿、风雨 一、 引言 诗词最重要的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词中,作者一般 都不会直接表现 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中间就需要一个载体,而这个 载体,就是诗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主观 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 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南朝梁刘勰说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① 此为意象一词最早出 现。诗词的创作是无法离开意象的,而苏轼的诗词中,则有大量的意 象,这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选几个苏轼 词中最为典型的意象来分析。 二、明月意象:思念、追求与理想、人生波折中的憾恨悲愁。 明月意象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在历代的诗词曲赋 中,写明月的篇章不计其数。“好诗多在明月中”②清代文学家黄宗羲 一语道破了这期中的奥秘。苏轼作为词作大家,其咏月词也是丰富 多样,异彩纷呈的。苏轼对月的意象的描写大多出现在因“乌台诗案” 遭贬谪后的词作中。苏轼的词作在“乌台诗案”前后有着一个风格的变 化,由前期的豪放超逸,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感悟。在这些 词作中,苏轼通 “月”的意象来描写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宦海风波, 人生旅途中的退与进,沉与浮,荣与辱,苦与乐。“ 月”这一意象在苏 轼词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而这些“月”意象的使用,也使得苏轼 的词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婉约的审美色彩 1、 通 月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以“月”寄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主题,它不仅仅有代表着男女 的思恋之情,更表现思亲之情。历代诗作中如此题材的不少,而苏轼 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在这首词中抒 发了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把“明月”意象的思人词作推向了一个高 峰。 “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 这首词还有个序,苏轼在序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 兼怀子由。”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正在密州做太守,在中秋之夜里,苏 轼举杯望明月,不由地想起了和自己身处两地的弟弟,所以有了这 首千古传颂的《水调歌头》,以此表现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词中勾 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可谓是咏月词的最 高峰。在词首,诗人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 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 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 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 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 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 杯一 问之。”④ 不 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 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 问题问得很有意 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 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下来的两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里把对于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又 更进了一层了。词人的想象极为丰富,开始想象现在的月 宫是什么 年代了,是否月亮这么 圆代表着月宫里今天是个好日子。苏轼接着 又写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 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了那里的寒冷。这里的句子 明写与暗写交融,将月宫的高寒和月光的皎洁作了对比,把那种既 向往天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也表达了现实 和理想距离遥远的的哀叹之情。词人在这里以仙家事言人间事,比 喻巧夺天工,将自己执着于仕途又在世事凶险中的犹豫徘徊之情写 到了极致。而后面的“人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