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情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苏轼的赤壁情结 陈天钦 曾琴 宋兴昌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重庆 秀山 409900 ;南开大学,天津 南开区 300071 ) 摘要:贬谪黄州的苏轼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著名的“赤 壁三咏”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 .赤壁怀古》)中,把对 自 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 历史感和人生感慨。试从赤壁情结产生缘由、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对 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力图让苏轼赤壁情结更具体、更形象 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 :苏轼;赤壁三咏;赤壁情结 首先梳理一下“情结”一词的含义,《辞海》上这样解释 :“情结”,也 叫“情意综”,乃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概念,指被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 意识活动中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愿望。本文之所以称苏轼有浓厚 的赤壁情结,是因为苏轼贬谪黄州时多次泛舟游赤壁,并留下了“超绝 古今”的两赋一词,寄予了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寄托。 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之一,在这里,他“经历了一 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1]。在此期间,他的重要创作《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念奴 .赤壁怀古》等都与“赤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 试从他与赤壁的渊源入手,从情结缘由、赤壁三咏、流芳百世三个层 面来初步探讨苏轼的赤壁情结。 一、情结缘由 苏东坡曾被林语堂称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2]。正如林语堂评价 说 :“从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 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2]在身处逆境之时也能 运用佛道思想进行心灵危机的自我救赎,这种旷达人生观究竟源自哪 里?为何苏轼在黄州尽抒赤壁之情? (一)政治上的失意和彷徨 中国历代文人大都经过一个被贬流放的过程,苏轼也未能幸免于 难。神宗初年苏轼因不满新法,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说神 宗“知其遇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3]措 辞激烈,刺痛了变法派,新党群起攻击,最终以诽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此为著名的“乌台诗案”。为此,苏轼心理变化很大,政治上的失 意和彷徨让他“看清了自己被人陷害的实质,倒使他更加沉着冷静,把 对奸邪小人的鄙视转变为坚定人格、不屈不挠的决心”。[5] ﹙二﹙心灵上的郁闷与孤独 谪居黄州期间 ,犹豫和徘徊是苏轼的主要心态特征。《与陈朝请》 书曰:“某自竄逐以来,不复作诗与文字。所谕四望起废,固宿志所愿,但 多难畏人,遂不敢尔。其中虽无所云,而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 也。”[3]此时的苏轼,用世之志已经打消,他开始在“穷则独善其身”的心 性修养上下工夫。然而,心灵孤寂、郁闷,无法排遣,仿佛与世隔绝。在 给朋友李端叔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 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不为人识。平生 素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4] (《答李端叔 书》)可见苏轼当时心里的的孤苦和不安。 ﹙三﹙儒释道精神的统一 苏轼出生在文学世家,自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素养。他始 终以儒家的“ 仁者爱人” 思想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示出一种人 道主义的关怀,并将其大力宣扬。 但儒家思想中也绝非一直强调“济世”,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 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志” ,其中也不免有道家所 提倡的“顺乎自然”渗透其中。苏轼自幼跟张易简道士学《易》,终生与 道人交往。同时,他自小熟读《庄子》,在《庄子》中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因此,苏轼受道家齐物我、泯是非、逍遥无为、任性随缘等思想影响深 远。 苏轼更是深受佛教的影响。少年时代他就开始广泛涉猎佛书,同 僧人、诗僧也交往密切。他的作品里充满着镇定自若、超然物外的审 美韵味。如:《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情”表现出一种坦然面对人生风 雨的镇定和自信。 总之,苏轼思想很驳杂,可以说,三家的精髓共同铸造了苏轼的 人格和文格。至于儒、释、道三种思想和文化在他心中是怎样杂糅和 碰撞在一起的,下面将对他关于赤壁的一词二赋进行探讨。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