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简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诗词鉴赏 学院:机电学院 学号 姓名:元万达 班级:0913 班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水。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 是相通的。苏轼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然 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 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 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作品风格随着 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 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 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 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 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 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 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 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 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如写景的一段: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 境界,而 那种渺茫茫、若有若无的虚幻感觉,又直接为后文写超然物外的人生 哲理作了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 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 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如《谢量 移汝州表》: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林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章 狂失志。妻孥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 寒并日,臣亦自厌其馀生。   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曾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 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思堂记》)所以苏轼对 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 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 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 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 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 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 由渑池怀旧》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 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 困骞驴嘶。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 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 意 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 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 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 沉的一面,如在黄州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