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二元经济发展理论3教程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阶段,农业部门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产出为0。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如果农业工资不变,则农业总产量在支付农业成本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提供给工业部门,使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人均仍能得到和原来同样多的农产品。因此,这一阶段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即,工业部门无需提高工资,就可以从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吸引劳动力,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工业规模的扩张不受劳动力成本的限制。这个阶段的工业工资线是水平的,意味着在工资水平W上劳动力无限供给。所以虽然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工业工资水平却没有上升,而企业主的利润增加了。这就为工业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本。 由于产出剩余转化为利润并形成资本,加上工业创新和劳动偏好增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提高,劳动需求曲线将位移到新位置,劳动雇用量也逐渐增加。可以看出,拉尼斯--费模式关于现代工业部门扩张的分析与刘易斯模式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但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当边际产量为零的劳动力转移完后,劳动的边际产量就成为正数。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吸收这部分劳动力以后,总产量会下降,而没有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仍和以前一样消费。这样,提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产品就不能维持原来的水平,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短缺,农产品价格上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开始上升。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最困难的就是这一阶段,工资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劳动力的转移,有可能使工业部门的扩张在全部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之前就停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工业部门扩张的同时,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在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不减少农业中的剩余产品,从而保持工资水平不变,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转移顺利进行。 第三个阶段,当农业中的全部伪装失业者都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农业劳动和资本都成为了稀缺的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是按其边际产出取得报酬,此时与工业劳动力已经没有区别。农业工资水平不再由平均产出决定,而是和工业工资一样由市场决定。于是,农业部门告别传统经济,进入商品化或现代化阶段。当农业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减少,以至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工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相等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就停止了。以后,劳动力的配置将不再受部门的限制,而是在整个经济中按照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劳动供给曲线变得比第二阶段更陡,这意味着工业扩张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 拉尼斯—费景汉模式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鼓励工业部门扩张、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业。 二、对拉尼斯—费模式的评议 拉尼斯—费模式以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为分折的出发点,对第一阶段的论证与刘易斯的论证并无二致。但是,在第二、三阶段的分析中,拉尼斯和费景汉考察了刘易斯没有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因此,拉尼斯—费模式应当被看成是刘易斯模式的重大发展,概括起来,有下述三点: 首先,刘易斯模式虽然也提到农业剩余劳动流出以后,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将要提高并由此而对农业产生影响,但是,刘易斯模式基本上对农业发展略视而不论。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在于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至于农业本身是否发展,在劳动流出的过程是无关紧要的。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农业对经济发展不仅为工业部门的扩张输送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农业剩余。如果没有农业剩余,工业扩张所必需的粮食就没有来源,农业劳动的流出就要受到阻碍。对农业剩余的详细分析,被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是拉尼斯--费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因为它在这方面正好弥补了刘易斯模式的弱点。 其次,刘易斯模式把资本积累看作是工业部门扩张的唯一源泉,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认为只有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才能得到体现,事实上,有些技术进步只需要增加劳动而不需要增加资本,或只需要少量资本,这种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进步在农业中是常见的。拉尼斯—费模式则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都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在模式中,拉尼斯和费景汉论证了创新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 最后,关于刘易斯模式忽视技术进步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刘易斯暗含地假定资本积累与劳动吸收是同步进行的,或者说,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拉尼斯--费模式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自然把要素比例看成是变化的,因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有出现不利于劳动转移和就业增长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拉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