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八节 污泥的管道输送 * 污泥输送中的阻力与流速和粘滞力有关,且粘滞力不为常数,为非牛顿流体。 污泥在输送时的流态分为层流和紊流。 层流区的摩阻损失随着污泥的含固率、挥发固体的含量提高和温度降低而增大。 紊流区时认为摩阻损失对污泥和水相同而不致产生有影响的误差。 * 不同类型的污泥的压头损失的乘数 * 欲用管道输送未经稳定的初沉污泥152m,流量为19L/s,污泥含固率为7%,用水力学上的海森-威廉公式时(CH=100)得水头损失为2.0m。求污泥的摩阻损失。 解: 查得k=5.8,故污泥的摩阻损失为: 选泵考虑因素 输送的污泥浓度最高 输送平均浓度的污泥 只是输送水 * 含水率/ % vmin/(m.s-1) 含水率/ % vmin/(m.s-1) D=150~ 250mm D=300~ 400mm D=150~ 250mm D=300~ 400mm 90 1.5 1.6 95 1.0 1.1 91 1.4 1.5 96 0.9 1.0 92 1.3 1.4 97 0.8 0.9 93 1.2 1.3 98 0.7 0.8 94 1.1 1.2 压力输泥管最小设计流速 对于长距离输送,可采用如下紊流公式计算: 式中:hf——沿程摩阻损失,m; L——管道长度,m; D——管道直径,m。 * 污泥颗粒在重力浓缩池中的沉降行为属于成层沉降,其沉降过程如图所示,取一定体积的污泥1000mg/L置于有刻度的沉降桶内,搅拌均匀以后让其静置沉降。假定起始的液面高度为H0,污泥浓度为C0。沉降开始不久,沉降桶内将出现分层现象,最上层为清水层,其下为浓度均匀的匀降层,再下为浓度渐变得过渡层,最下为压缩层,四个层之间有三个界面123,,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界面1以等速V1下沉,界面2和界面3分别以v2和v3上升,到某一时刻,界面1和界面2重合,匀降层消失,浑液面由匀速下降转入变速下降,并且速度逐渐减慢。此后不久,界面3又与浑液面重合,这时的浑液面叫临界面,其上为清水区,其下为浓度C2高度H2的压缩层。 * 该曲线分为三段,上不为均匀沉降阶段,中段为匀减速沉降,下部为压缩沉降阶段。曲线上任意一点为该点浑液面的沉降速度。一般认为,临界面出现时的下降速度v2可近似等于匀降速阶段和最终降速阶段速度的平均值。 通过沉降实验绘制沉降曲线,求出临界面位置 K(t2,H2); * *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的工作状况与上面描述的沉降过程相同。浓缩池的设计可按相同沉降实验下所需的沉降时间设计进行。 连续重力浓缩池的构造与沉淀池基本相同,其工作状况可由图所示。被浓缩的污泥从中心管进入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由池底排出,澄清水由溢流堰出。浓缩池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顶部清水区,中部进泥区,底部为压缩区。进泥区的污泥固体浓度与被浓缩污泥固体浓度C0大致相同;压缩区的浓度则愈往下愈浓,在排泥口达到要求的浓度Cu,澄清区与进泥区之间有一个污泥面(即浑液面)其高度由排泥量Qu控制,通过调节底流流量可以调节浑液面的高度和污泥的浓缩程度。 * 通过沉降实验绘制沉降曲线,求出临界面位置 K(t2,H2); 由关系式Hu=H0C0/Cu求出Hu的值,其中Cu为要求的浓缩池池底排放的污泥浓度,Hu为沉降曲线上对应于Cu时的混液面高度; 由Hu引平行线,与K点的切线相交,焦点的横坐标为tu; 由At=Q0tu/H0即可求出浓缩池的面积。 * * 固体静沉引起的通量Gb等于该断面的固体浓度和对应断面的沉降速度乘积 * * 在连续式重力沉降浓缩池内,通过任意断面的固体通量G等于固体静沉引起的通量和底泥排放引起的通量之和。 * * * * 在连续式的污泥浓缩池,由于池底污泥流量不变,所以U为一个常数值,由此可知底流排泥量引起的固体通量Gb和浓度ci成直线关系。将静沉通量和底流排泥通量叠加在一起,得总通量曲线。 * * 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可用简化的方法,作出静沉通量曲线Gs,在横坐标上找到给定的Cu值,通过(Cu,0)做Gs的切线,其截距即为GL值,将GL带入,即可求出污泥浓缩池的面积。 * * 三、 污泥的机械脱水及其设备 脱水机械 转筒离心机 板框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 真空过滤机 1. 带式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工艺的开发成功的关键是滤带的开发,是合成有机聚合物发展的结果。 * (1) 带式压滤机的构造: * * * * * (2) 带式压滤机的选用: 通常根据带式压滤机生产能力、污泥量来确定所需滤机宽度和台数(一般不少于2台),并需绘制脱水车间设备布置图。 2. 污泥离心脱水和转筒式离心机 污泥离心脱水的原理与离心分离、离心浓缩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