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规定.pdfVIP

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规定.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舶行业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职责、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与评价等管理工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船舶行业企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工作。 本文件不适用于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2007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89(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192(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AQ/T4270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8010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5]第16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第9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危害 occupational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hazards 又称职业病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 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GB/T224-2010,定义2.6] 1 CB/T4515—XXXX 4 管理职责 4.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检测和评价工作全面负责。 4.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a) 负责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 b) 负责组织制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规章制度; c) 负责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检测和评价委托协议; d) 负责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 e) 负责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相关记录的归档、公示等工作; f) 负责编制职业病防治措施报告。 4.3 作业场所所在部门负责配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现场采样等工作。 4.4 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4.5 财务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相关费用的保障。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5.1 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 a) 类比法: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 b) 对照经验法:依据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对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c) 系统工程分析法:采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原辅材料性质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e) 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f) 其他适用的方法。 5.2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a) 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 b) 化学因素:锰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氧化锌、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 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酚、苯乙烯、硫酸、乙酮、丙酮、丁酮、四氯化碳; c)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 d) 放射性因素:密封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X射线装置、γ射线装置产生的电离辐射; e) 其他因素:金属烟热等。 5.3 企业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

文档评论(0)

琴台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