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讲解学习.ppt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讲解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横跨整个生物界的四个界, 有十几万个种。 所谓分类,是指对大量的微生物进行逐一的观察、分析与描述的基础上,按照它们的个体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化学组份等一系列性状的异同和主次,并根据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应用的方便,加以分门别类。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一、分类单元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二、种(species) 微生物的种(species,又译物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元,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模式种)当作它的具体代表。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变种(variety,var.) 型(form) 类群(group) 菌株(strain)   (一)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是种的进一步细分单元,一般指其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 (二)变种(variety,var.)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易引起混乱,故《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5)已规定它在命名法中没有地位,且不主张使用。 在亚种以下的“型”(form)曾用于表示细菌菌株,但目前已废除。目前尚在使用的是以“型”作后缀使用,例如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化学型(chemoform)等。 (三)型(form) 是一个在分类上没有地位的普通名词,它可非正式地指定一组具有某些共同性状的生物。 (四)类群(group) 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五)菌株(strain) 第二节 微生物的命名   每一种微生物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名字有俗名(common name)和学名(scientific name)两种。 俗名(common name) 指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具有简明和大众化的优点,但往往涵义不够确切,易于重复,使用范围局限。 俗名 学名 结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绿脓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红色面包霉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白念菌 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albicans)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specific epithet)两部分组成。 属名的词首须大写, 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 若所分离的菌株只鉴定到属,而未鉴定到种,可用sp来表示。 例如,Bacillus sp 例1: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例2:枯草芽孢杆菌(简称枯草杆菌) 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 1872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galleria 例2:椭圆酿酒酵母(或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 第三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一)二界系统;1753 Linne:植物界、动物界 (二)三界系统;1866 Haeckel : (一)加上原生生物界 (三)四界系统;1938 Copeland :(一)加上原始生物界、菌界 (四)五界系统;1969 Whittaker:(一)加上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五)六界系统;1949 Jahn、1977王大耜:(四)加上病毒界 (六)三总界五界系统;1979 陈世骧:非细胞总界、原核总界、真核总界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