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一章.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识记: 1?劳动法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 劳动基本法以 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 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是指由国家最高 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即第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1994年7月5号通过,自1995年1月1 号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成为劳动法基本法。 2?我国《劳动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 1994.7.5通过,1995.1.1实施 《劳动合同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 2007.6.29通过,2008.1.1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 2007.12.29通过,2008.5.1实施 劳动发调整的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的 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 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有个会员国组成的国 际性的政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用的一个突出是“三方性原则” 。国际劳 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我国批准的核心劳动公约: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1973年《最低 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和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 (第182号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第111号公约) 国际核心劳动公约: 第一类,1948年《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 (第87号公约) 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第98号公约) 第二类,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 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公约) 第三类,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 (第111号公约) 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 第四类,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 138号公约) 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 (第182号公约)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 劳动 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 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 精神,主导这个劳动法体系。 领会: 劳动法上的劳动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 ,另一方 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 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 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3?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亦称为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形 式。按其效力层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 地方性规章,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如国际惯例等) 。 4?劳动关系的种类:(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 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其中企业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 最基本 的劳动关系)。(2)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 动关系。(3 )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这是 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分类)。 5?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除劳动关系外,还调 整一些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也可称为劳 动附属关系或附随劳动关系。 这些劳动关系本省虽然不会并不是劳动关系, 但与劳动关系有 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当事人一般有一方是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 另一方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 之外与劳动关系运行密切相关的主体。 如何认定那些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 主要 基于一下特点:其一,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 其二,是劳动关系消灭后的直接后果。 其三, 是劳动关系产生、变更、消灭而附带的。符合三点

文档评论(0)

ld1556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