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学案
第六单元感悟文情亲近自然
1. 三峡
2. 短文两篇
3. 观潮
4. 湖心亭看雪
5. 诗四首
兴趣情境导引 暑假中,语文老师布置了唯一的一项作业,要求同学小组合作,利用图 书馆、络等资源,写一篇研究 /论文,题为:古代文人与(可填 “山”、“水”、 “雪”等自然界的景物)暑假后进行交流。
写/论文的具体要求是:
1.用 18 页方格稿纸写一篇 /论文,大约 5000 字。 2.自己查检资料。
3.文章开头有 “内容提要 ”与“关键词”。 4.书末列出参考书目。
宣布完这个决定后,老师以 “山水 ”为例证,提供了简略的研究内容: 孔老夫子曾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论语#8226;雍也》)如果说“知者乐水 ”是显示对活跃的生 命力的追求,那么,“仁者乐山 ”则当是显示对沉静的理性智慧的执着了。 因此到了六朝玄学兴盛之时,玄学家宗炳说: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 乐。 ”(《画山水序》)说的是山水以它外在形状有声有色地(美美地) 体现了大自然的内在本质。于是,崇玄者就说: “嗟山岳之所奇庭,实 神明之所扶持。 ”(孙绰《天台山赋》 )崇道者就说: “游魂灵怪,触象 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郭璞《注山海经 叙》)崇佛者就说: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惠远《庐山东林杂 诗》)再于是,道观佛寺就大都建在深山老林了,而游山悟道之风就越 刮越盛了: “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 ”(《世说新语 #8226;赏誉》) “徘徊崇岭,流目四瞩。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游山诗”以及“游 仙诗”(名为游仙实为游山)也就盛行开来了。
从上面说的可看出, 古代文人对 “山”的推崇,其实是巴望在人世间追求 一个带有几分虚幻性的精神超越境界,这样呢,当他们在现实中感到 不得意不顺心时, 便就往往扑向 “山”的怀抱, 将“山”作为逃避现实尘俗 的隐逸处所。于是, “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 ”(谢眺《始之宣城郡 诗》)宦游者不由自主被吸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 念,长年悲倦游。 ”(王籍《入若耶溪》 )游仙慕道者也向往 “山林隐遁 栖 ”(郭璞《游仙诗》其一) 。虽然隐士中也有借隐逸而求仕进者,即 所谓“终南捷径 ”、“山中宰相”之流,但“山”毕竟成为了历代文人士大夫 一个“剪不断理还乱 ”的心结,即使这些 “山”的崇拜者大多未曾真正隐居 山林,但确实可说是 “虽身在庙堂之上,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郭象 《庄子 #8226;逍遥游注》)了。
除此之外 ,古代文人总得长年在外游走,求学谋职,于是,在他们游走 过程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跟山水发生种种关系。大概从魏晋起吧, 宦游跟山水结合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传统,沈约说了: “夙龄爱远壑, 晚莅见奇山。 ”(《早发定山》)鲍照的话更值得琢磨: “乘以乐山性,重 以远游情。 ”(《登庐山》)就是将 “乐山 ”跟“远游”结合了,要注意这诗 句中的俩字-- “乐”与“情”。这“乐”啊,说明有审美的意思; 这“情”呢, 又说明有抒情的意味,也就是说作者往往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 中寓情、情景交融,总之,景跟情纠缠不清了,审美跟抒情水乳交汇 了,何逊不就说了么: “在昔爱名山,自知欢独往。情游乃落魄,得性 随怡养。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于是,旅途中尽管有山有水,但人 们往往更瞩目于山: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千岩盛阻积,万壑势 迥萦。 ”(鲍照《登庐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 白《早发白帝城》) 写山之中有寄寓,这也是要注意到的一点: “十载重来儿女换,似曾相 识有青山。 ”(刘宰《过尤溪》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 演义》开篇词) 不论是儿女私情还是家国春秋, 都是以 “青山”寄寓着物 是人非的沧桑感。 “当时轻别意中人, 山长水远知何处? ”(晏殊《踏莎 行》)“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8226;书江西造 口壁》)别离苦思与国破悲痛, 都一样借助山的阻隔得以重重渲染。 “山 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在这些对自然山岭的 叙说之中,暗喻了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老例]
语文老师告诉大家,在写 / 论文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广泛搜集资料,不要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内容,以此为联想点,向 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与搜寻。
2.开三次碰头会,搜集资料之前集中一次,讨论资料搜集的方法;写 成草稿时集中一次,交流 .写作体会与修改方法;定稿之后集中一次, 交流研究成果。
最重要的要求则是了解古代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巧板课程介绍.docx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典型试题[001].docx
- 七年级上期Unit3测试试卷.docx
- 七年级下册仁爱英语第一学月考试卷.docx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月考试题.docx
- 七年级信息技术期末测试题[001].docx
- 七年级地理上册2.2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同步测试题(无答案)中图版.docx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学用地图》单元综合测试粤教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