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一:《教学高潮艺术》
教学高潮艺术
吴明霞 宋丽娟
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在成功地导课后,总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激发状态。一般来说,教学高潮中学生对教师的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虑;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有了新发现而欣喜;或是领略了知识内蕴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的整个意识处于异常的“觉醒”和高度的兴奋状态,于是教学艺术便进入到审美的境界。教师可采用下面几种具体方法制造教学高潮。
制造悬念
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
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运用拟人手法,在描述了飞翔的小鸟和井底之蛙关于天的大小的争论后,末尾写到小鸟劝固执的青蛙跳出井口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有的教师有意识地设立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来看天呢?”问题一提出,便激起学生想象的浪花,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番思考后,学生争相举手,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说“青蛙露出自信的神色,半睁着眼睛,摇了摇头,仍然坐在井底。因此它看到的天还是井口那么大。”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狠狠地吸了口气,撑起两只手,两脚猛地一蹬,跳出了井口。它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看,‘哎呀’了一声,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要是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宋雨章《设立悬念,诱发想象》,载《广东教育》,1982(2)。)
循循善诱
善于点拨、启导有方的教师,总能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教学高潮的“胜境”。
在一堂讲《工之侨献琴》的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展开讨论,评论工之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明理由。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手。
师“哟!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请这位同学第一个发言。”
生1“我认为,工之侨是位出类拔萃的制琴大师,他造了一张天下最美的琴。”
师“你说得对!”(师正欲再说,却有一生跃跃欲试)
生2“工之侨虽是造琴的好手,但也是位不称职的推销员。”(众人听了大笑)
师(点评)“你的观点挺新鲜,把‘献琴’说成‘推销’,今为古用,请继续说。”
生2“他献琴时未讲一句话,宣传不到位。”
生3“请教一下,工之侨该怎么推销?”(众人附和,催促)
生2“有两个办法第一,编个新产品说明书发给大家;第二,写一个广告宣传。”
师顺势诱导“广告词什么内容?”
生2(清了一下嗓子,说起了顺口溜儿)“瞧瞧我的琴,良桐巧做成;听听我的琴,声音多动听;不弹不知道,一弹准叫好。”(众人大笑,热烈鼓掌)
师“说得好,有新意。”
师(小结)“同学们想得真有意思,用现代推销之道来献琴,别具心裁。特别是广告词编得好。大家再次鼓掌。”(掌声未落)
生4(站起来气呼呼地)“工之侨献琴没有办法,但却是位造假的高手。”
师再诱导“听!这位同学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值得争论。”
教师一点拨,课堂上像炸了锅似的。
师“大家静一下,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看法。”
生4“我最恨用假象迷惑消费者,前天我买了一把精致的牙刷,却是假货,嘴巴都划破了。”(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
生5(在笑声中)反驳“这位同学看法不正确,这是两码事。工之侨造的是表面假,质量未变,同伪劣产品有着本质区别。再说他是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者不通过包装再献,就无法验证世道的浑浊、人心的不古,也就失去了讽刺、警戒世人的作用。”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对工之侨评价十分透彻。掌声鼓励。刚才同学们对工之侨有褒有贬的评价,十分精彩。大家见解新颖,有理有据,争论激烈,老师深受启迪。课后,请以《我心目中的工之侨》为题,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评价短文。希望大家写出更好的评论文章。”(张泗军等《谈语文课教学高潮的设计》,载《山东教育》,2003(16)。)
应该说,这次教学高潮的制造,得力于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功夫。
随机应变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突发教学事件随机应变,也能出奇制胜,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一位教师在教《第一次跳伞》时,发生了一起“偶发事件”离下课还有一刻钟,一名学生到黑板前默写生字,走下讲台时,碰翻了讲台边上的一叠本子。那个学生立即弯下身子,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本子。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学生也抢上去帮着拾。本子拾起后,碰翻本子的学生抱歉地对教师说“老师,对不起,我把本子碰翻了。”教师笑盈盈地说“不要紧,以后小心些。”这样一起“偶发事件”,谁也没在意。可是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后,那位教师说“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次跳伞》,课文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现在,请同学们也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