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
直接药物设计Ⅱ
aa
直接药物设计Ⅱ
三、基于活性位点构建药效团模型
结合部位认定的自动分析方法:
•利用探针分析活性位点的结构,即用探针原子或基团探测能与靶点产生较好相互作用的部位
• 主要软件:Sybyl; Discovery Studio; Schorodinger
“负片”映射:
直接药物设计Ⅱ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Fragment Based Drug Design (FBDD)
(一)基本方法与步骤
1、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建立
化合物拆分的11种键
直接药物设计Ⅱ
2、活性小分子片段的筛选技术
• NMR技术
• X-射线单晶衍射
• 高浓度筛选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 热漂移检测
• 恒温滴定量热法
• 干涉测量法
直接药物设计Ⅱ
3、活性小分子片段的筛选过程
• 初步筛选:这一步筛选需要迅速缩小筛选范围,因此选择具有高通量性质的利用等温
滴定量热仪( ITC )方法比较合适,利用ITC可以将待筛选化合物迅速缩小;
• 特异性结合的确认验证:主要是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来验证小分子片段与靶点的结
合是否是特异性的,只有特异性的结合才能进入下一步筛选;
• 鉴定和表征:利用X-Ray单晶衍射法或者恒温滴定热量法来一一分析小分子片段与
靶点的相互作用,从中筛选出活性最好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步优化
直接药物设计Ⅱ
4、活性片段的优化和组装
(1) 片段连接法
+
直接药物设计Ⅱ
(2) 片段自我组装法
直接药物设计Ⅱ
(3)片段优化法
直接药物设计Ⅱ
(4)片段生长法
直接药物设计Ⅱ
全新药物设计对配体的要求
• 结合状态中呈稳定的构象
• 分子具有柔性
• 易于合成,避免过多的手性中心
全新药物设计的优缺点
配体结构可能是全新的,不受现有知识的约束,也不受人的思维束缚
该方法既可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也可用于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 可能只是理论分子,仅对接有效,且可能不易合成
谢
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