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与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与分析 周运斌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成都 610031) [提要] 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对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中可能造成一些异常的计算结果而导致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计算及分析,从实用角度对规范提出改进建议,并提出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计算偏压构件的经济配筋。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偏心受压 规范 经济配筋 Use code GB50010-2002,some abnormal answer and unsafety factors will be find in calculat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eccentric compression member.In the text,I’ll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 for the code GB50010-2002 and a simple method to get the economy reinforcement of eccentric compression member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cases.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eccentric compression;code;economy reinforcement 一、前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以下简称规范)关于偏心受压构件(主要是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公式7.3.4-1、2由于变量较多,比较复杂,一般的思路是先假定受压配筋面积A s′,通过公式7.3.4-2先求得受压区高度x,然后代入公式7.1.5-1计算受拉边(受压较小边)钢筋应力?s,再将x和?s代入公式7.3.4-1计算受拉区(受压较小边)配筋As。然而计算表明,在小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如所取A s′值过小,导致计算的相对受压区高度x(x/h0)值超过?1时,将得到异常的As值,此时的计算结果虽然满足规范各条款要求,但并不安全。此外,如将受压区不配筋为条件判别出的小偏心构件构件直接采用近似公式7.3.4-7、8进行计算,其判别的结果将由于截面对称配筋后有所改变,而使计算结果偏于危险,不利于结构的安全使用。以下通过多个案例计算对此进行阐述。 二、案例计算及个案分析 (一)案例一:M=4000kN*m,N=1000kN,b=500mm,h=1200mm,a=a′=50mm(非预应力结构,a/a′即as/ a s′),h0=1150mm,L0=10000mm,Ⅱ级钢筋,C30混凝土,求配筋。 求解过程: 1.求e:根据规范公式7.3.4-3、4及7.3.10条计算,e=4647mm 2.求xb:根据规范公式7.1.4-1求得xb=0.550,另根据规范7.1.3条的规定,?1=0.8 3.求配筋 方法一:按公式7.3.4-1、2计算配筋 (1)分别取A s′=0~10809mm2进行计算。 (2)按Ne=?1fcbx(h0-x/2)+fy′A s′(h0-a s′),解x值 (3)按?s=Es?cu(?1h0/x-1)计算?s值 (4)按As=(??1fcbx+fy′A s′-N)/??s计算As值 将以上计算的结果列入表1: 表1 A s′(mm2) 0 200 500 2000 2656 6000 10809 x 0.87 0.82 0.77 0.60 0.55 0.34 0.12 As计算值(mm2) -116992 -306731 229191 21347 14398 11979 10809 (5)验算 xxbh0时,应按7.1.5条计算?s,并满足7.1.5条第3款要求 x2a′,满足7.3.4条第2款要求 fcbh=14.3*500*1200=8580000N1000kN,满足7.3.4条第3款要求 方法二:按规范近似公式7.3.4-7、8计算配筋 (1)按公式7.3.4-8计算x值,x=0.21 (2)按公式7.3.4-7计算A s′值,A s′=As=8715mm2 4.个案分析: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1)当x??1时,?s值小于0,导致计算的As值为负值(可理解为不需配筋或构造配筋),而在增加受压钢筋后,反而需要配置受拉钢筋; (2)当x→?1时,由于?s值接近于0,导致计算的As值非常大,很不经济; (3)按近似公式计算的配筋值,较方法一计算采用试算法算出的相同的A s′/As值约小19%,使用近似公式计算有较大危险。 (4)用方法一计算时,当x=xb时,总配筋量较小。 (5)按规范7.3.4条第1款判别构件属于大/小偏心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