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法背景下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意义——文化视角
的说明
在这个因西方法律对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分工社会以及多元文化更为适应,从
而西方法律模式霸权天下的时代,说古老的中华法系业已“死了”,似乎完全可以
被人们所能理解。然而,在规则模式上的死去并不意味着数千年的遗产就完全走
出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相反,固有的法律观念还十分顽强地统治着我们的日常行
为选择和法律理解路向,因此,关注古典中国法律解释的经验,就不止是关注古
人们对法律的理解模式,或者关注一种已经逝去了的法律文化传统,从而“发思
古之幽情”,在实质上,对它的关注,仍然是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现实和法
统精神的关注。
一、学术意义:寻求法律解释学的中国经验
说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 以来的中国人整体上患了一种文化失忆症,恐怕
并非危言耸听。之所以这样讲,乃是基于如下的基本事实:我们的文化、产业和
政治精英们也曾不断探寻通过学习西方来以夷制夷的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几乎
忘记了自身文化的存在,于是文化大破坏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举措,研究古典文化
中严肃的问题也成为“不可理喻”的坐而论道行为。在“五四”前后,鲁迅要青年“不
读中国书”、钱玄同公开号召“废除汉字”、而胡适则以“百事不如人”来检讨我们文
化上的缺陷:
“欲废孔子,不可不先废汉字”;“两千年来用汉字写的书籍,无论哪部,打开一看,
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
“只有一条出路,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
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
不如人,身体不如人。”[1]
于是,中国古典文化在自己传人的“破坏”下,其萧条业已成为不争之事实。不过,
也许“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建设,所谓不破不立,所言不正是指此吗?但这决不意
味着“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因为文化的进化不是靠破坏而立起来的,文化自身
就既是一个前后承递的复杂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明显的需要尽心竭力的心智创造
过程。正是基于此种认识,笔者以为,国人在自己文化方面的“失忆症”绝不应是
被我们所殆忽的问题。
看看东邻日本吧,人家在突飞猛进的现代化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的珍重,是何等地
令我们汗颜:在许多方面、甚至在民族精神气质方面,我们都有理由数落日本人,
但唯独在对自己文化的珍重方面,患了“失忆症”的中国人,实在无颜数落和嘲笑
日本人—— 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文明是在毁了自己固有文明的基础
上生机勃发的,除非它已经变质为另种文明。号称“中心”的现代西方文明,在很
大程度上是文艺复兴、罗马法复兴和新教改革基础上的产物,因此,它特别关注
自身的文化传统,关注在“进化”和经验积累中接续、并壮大其文化传统。即使像
法国那种具有激烈反传统特征的国家,也没有我们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文化失忆
症,反之,我们之所以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还能区分出什么“德国文化”、“法国文
化”、“英国文化”、“北欧文化”等等分界来,恰恰在于他们各自有其传统。而我们,
却要刻意去割断此种传统——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问题!
或如钱玄同所指责的那样,即使中国传统文化确实主要是糟粕 ,但这也需要我
们在认真保存、详尽知悉它的基础上才能辩正(一如巴金建议设立“文革”纪念馆
所能起的功能一样),否则,我们的所作所为只能是无的放矢。我们也只能在自
己所假想的“糟粕”前提下叙述、并搜罗我们的论据,完成我们“无情批判”的任务,
而与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进一步推进,则收效甚微。我们的唯一收效,就是数典忘
祖,乃至忘我。
或以为,这种批评并不公允,因为我们所要批判、并否弃的是封建糟粕,而不是
其精华。并且这种论述似乎也建立在对我们也已做的成就的否定之上。对此,我
须稍作申辩如下:
首先,我们今天所要摒弃的糟粕,究竟是“封建糟粕”呢,还是自从我们的文化被
自己无情放逐,西人的文化又远离我们的制度实践、行为选择以及心灵观念,从
而在文化空地上疯长出来的新毒瘤?这确实是令人颇费踌躇的问题。我的基本看
法是:这种被我们称之为糟粕的东西:如社会失信、政府失威、官场腐败、人际
怨恨、奢华浪费、破坏生态等等令人发指的现象,无不是在中国文化的规范功能
被否定,西方文化的规范模式尚未立这种文化的空地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
所要摒弃的糟粕,恐怕只能是“新传统” 中的“新糟粕”,而不是令我们忧虑重重的“封
建糟粕” 。相反,那种“封建糟粕” 已经被我们通过种种个人迷信、组织迷信以及现
代化的传媒手段演变成为“新糟粕” 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上述意义上,我强调对文化“失忆症”的反思,绝不意味着是对我们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部分真题(A类).pdf VIP
- 校园消防安全台账范本.docx
- 2024版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样本.doc VIP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科利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PC工法桩专项施工方案 .doc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pdf VIP
- JT_T 410-2022CN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pdf
- 标准图集-22TJ310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列产品-下册.pdf VIP
- 汽车基础知识在线试题答案2.pdf VIP
- 地质勘查坑探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