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护理查房.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案护理查房 日期: 2010-12-2 地点:三病区护士站 参加人员:病区所有护士 主查人:杨梁梁 内容:外科烧伤 一、 概述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由电、化学 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 二、 伤情判断 1、 烧伤面积的估算 按体表面积划分为 11 个 9%的等分,另加 1%,构成 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 =1*9%; 躯干 =3*9%;两上肢 =2*9%;双下肢 =5*9%+1%,共为 11*9%+1%。 儿童头大,下肢小,可按下法计算:头颈部面积 =【9+( 12—年龄)】 %,双下肢面积 = 【46—( 12—年龄)】 %。此外,不论性别、年龄,病人并指的 掌面约占体表面积 1%, 如医者的手掌大小与病人相近,可用医者手掌估算,此法可辅助九分法,测算小面积烧 伤也较便捷。 2、 烧伤深度的识别 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i°、浅n°、深n°、川。。1°、浅n°烧伤一般称浅度 烧伤;深n°和川。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i°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 3至 7 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n°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 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 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 1至 2周内愈合,一般 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n°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 介于浅n°和川。之间, 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 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 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 如不感染, 可融合修复, 需时 3 至 4 周。但常有瘢痕增生。 川。烧伤:是全皮层烧伤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 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 枝状栓塞的血管。 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 无上皮再生的来源, 必须靠植皮而愈合。 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川。烧伤,才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缩愈合。 3、 烧伤严重性分度 为了对烧伤严重程度有一基本估计,作为设计治疗方案的参考,我国常用下列分度法: 轻度烧伤:n°烧伤面积 9河下。 中度烧伤:n°烧伤面积 10%至29%或川°烧伤面积不足 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 30%至 49%或川°烧伤面积10%! 19%或n°、川°烧伤面积 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 50%以上;或川。烧伤 20%^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三、 临床分期 1、 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 36 至 48 小时。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的渗出量有限,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的 有效循环血量。 烧伤面积大而深者, 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可急剧发生休克。烧伤早期的休克基本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与一般急性失血不同 之处在于体液的渗出时逐步的,伤后 2 至 3 小时最为急剧, 8 小时达高峰,随后逐 渐减缓, 至 48 小时渐趋恢复, 渗出于组之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 临床表现为血压趋 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正是根据上述规律,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 的原则。 2、 感染期 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浅度烧伤如早期创面处理 不当,此时可出现创周炎症,如蜂窝织炎。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 疫功能处于低迷状态,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很高,早期爆发前身性感染的几率也高, 且预后也最严重。我国救治烧伤的一条重要经验,即及时纠正休克,就有抗感染的 含义。 感染的威胁将持续到创面愈合。烧伤的特点是广泛的生理屏障损害,又有广泛的坏 死组织和渗出,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热力损伤组织,先是凝固性坏死,随之为 组织溶解,伤后 2 至 3 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另一峰期。与此 同时,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肉芽组织也逐渐形成,坏死组织如能及时清除或引流, 肉芽组织屏障多数在 2 周左右形成,可限制病原菌的侵入。如处理不当,病原菌可 侵入邻近的非烧伤组织。 大面积的侵入性感染, 痂下组织菌量常超过 105/g ,菌量继 续增多,可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创面表现晦暗、糟烂、凹陷,出现坏死斑,即使 细菌未侵入血液,也可致死。为此,近年多采用早期切痂或削痂手术,及时皮肤移 植以消灭创面。当创面基本修复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3、 修复期 组织烧伤后, 炎症反应的同时, 组织修复也已开始。 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 深n°靠残 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川°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 切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