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1 班杜拉简介 ? 阿尔伯特 . 班杜拉,加拿大人,获博士学 位,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涉及心理治疗、儿 童的攻击性行为、行为的观察学习以及自我 效能感等多方面的研究。 ?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 创立观察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的三大原理 之一。 22 ?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 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也称替代学 习、模仿学习。 ? 如看过母亲化妆的小女孩会很快学会给自己 的玩具玩玩化妆,可能化得不一定美,但一 般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如用口红去涂眼睫 毛。 ?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 而间接地产生学习。人的许多知识、技能、 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33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实验 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 题: (1) 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 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 (影响) (2) 儿童是否 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 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 击行为。(能) 直接的外在强化在 观察学习的行为习 得中并不是必要条 件,但对模仿行为 是否表现出来有重 要意义。 44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注意过程 ? 保持过程 ? 动作再现过程 ? 强化和动机过程 四阶段 55 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榜样表现出 来的行为 学习者注 意榜样 学习者将行为 编码并保留 习得符号 编码 学习者表 现此行为 的动机 行为 表现 学习者的认知历 程 学习者的认知历程 学习者 从事这 种行为 的能力 6 观察学习理论的启示之一 1 优化生活环境,注重榜样示范 班杜拉提出榜样具有替代强化作用,榜样示范在儿童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身教重于 言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时举止应符合道德规范,多给予儿童正面的、积极的 榜样教育,不要提供不良的行为示范。 许多父母在孩子打架时用打骂的方式阻止儿童的错误 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强化了儿童的格斗动机与行为, 给儿童不良的示范影响。此外,儿童不但爱模仿年长 者、地位高者的言行,更爱模仿攻击性行为。因此, 影视等大众传媒不宜向儿童展现过多的暴力、色情场 面,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行为。 77 2 正确看待奖惩,综合运用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过多的、不合理的表 扬、奖励不仅会使儿童产生错觉致使其看不见自 己的短处和不足,而且也降低了儿童对表扬、奖 励的感觉灵敏度,从而导致应有的正强化功能减 退甚至丧失。当然,滥用批评与惩罚跟滥用表扬 与奖励一样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表 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更为有效地促进儿童品 德的发展。 88 3 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 ? 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习得的知识只有实践出来才能 完善整个观察学习过程。 ?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观察学习时必须进行知行统一 的教育,要提供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对学生的行为 进行指导。因为学生的新行为表现是毫无经验 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正错的或欠完善的行为, 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行为的 精神内涵,最后转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99 ? 一、两则案例 ? 〔案例一〕离园时, 凯凯妈妈来接凯凯。林林见到凯凯 妈妈马上就跑过去告状: “阿姨, 凯凯今天推我了, 而且还不说‘对不起。” 点点也跑过来附和道: “就 是, 我看见了。我说凯凯时, 他还打我。” 凯凯妈妈 听完后, 面露歉意地说: “对不起, 我好好批评凯 凯。” 在回家的路上, 妈妈厉声责备道: “凯凯, 你 真不听话, 妈妈早就告诉你不要打小朋友, 你为什么不 听?” 说完便给了凯凯一巴掌…… ? 〔案例二〕奶奶带着强强在小区里玩, 强强看见西西正 在荡秋千, 于是他跑过去对西西大声说: “你快下来, 给我玩。” 西西说: “不行, 我还没玩够呢。” 奶奶 说: “西西乖, 让强强玩一会儿。” 西西仍不肯。突 然, 强强把西西推下秋千, 并迅速坐在秋千上。奶奶对 强强笑着说: “嗯, 我们强强以后不会受别人欺负 了。” 1010 ? 二、分析(结合观察学习理论) ? 通过以上两则案例, 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欠妥。 (一) 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但缺乏正确的 教育方法。 ? 许多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第一反应是愤怒, 接着就是不 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一顿。这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 反而还激发了孩子 的不良情绪, 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 继续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案 例一中的妈妈想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 但由于方法不科学而难以 达到预期效果。 (二) 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 甚至还给予鼓励。 ? 许多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孩子霸道、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在社 会生活中不会受他人的欺负、不会吃亏等, 所以当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