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6】喝酒免责承诺书(标注版).pdf

【2018.2.26】喝酒免责承诺书(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喝酒免责承诺书实属掩耳盗铃 近日,一张签满名字、摁满红手印的 “喝酒免责承诺书”在网上热传,承诺 书称参与聚会的人如果因为酒后造成本人和他人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自己承担, 跟他人无关。虽然春节假期刚过,但亲朋好友之间少不了聚会喝酒,这种承诺书 会有作用吗?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他们表示如果真的因为喝酒出了事,这 种承诺书很有可能无效。 “喝酒免责承诺书”的出现,是基于最近一两年,因喝酒出事,同饮者被判 担责的案例屡见不鲜。酒驾出车祸,同桌酒友也担责,这样的判例让公众意识到, 对同桌吃饭喝酒者,人们有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劝导义务,不能以 “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强迫开车的人喝酒。不过,上有司法利剑高悬, 下有对策出现——同饮者聚会前签名摁手印,炮制一纸承诺书或者免责书。有了 这道程序,同饮者似乎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事实上,在同桌饮酒然后酒驾出事方面的免责承诺,并不能发生免责的效 力。因为酒后驾驶是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0% 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危害触目惊心。酒驾入刑就是为了严厉打击酒驾、醉驾 违法犯罪行为。所以说,“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口头或书面免责声明,其实 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的合同无效。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酒驾出事,同饮者被判担责,其根本用意是要将治 理酒驾的触角伸向餐桌,加大源头预防的力度。这其实是公众愿意看到且深为认 可的,因为酒驾可能给当事人与他人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此外,酒驾 行为的大量出现又与根深蒂固的劝酒文化有着很大关系。劝酒本身并不违法,可 不少人还喜欢赌酒、斗酒,在明知被劝者要驾车还劝其过度饮酒,这在法律上虽 没有禁止性规定,但其实也是不道德的。若因一纸 “喝酒免责承诺书”劝酒者就 能免责,酒驾恐怕会大量回潮,这必定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由此观之,徒具自我安慰价值的 “喝酒免责承诺书”还是别签为好。它不过 是掩耳盗铃的道具,根本不能让签订人规避相关责任,反倒可能让其中的每个 人都面临更多的酒驾出事或被判担责的风险。对待同桌饮酒这件事的正确态度, 应该是相互关照、相互保护,文明理性饮酒,对同桌饮酒者最大限度地尽到提醒 义务、安全保障义务,及时制止不当劝酒以及斗酒现象。将 “喝酒不开车,开车 不喝酒”的理念贯彻到底,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还是一种文明行为。 要杜绝“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荒唐对策出现,则需要广泛普法,比如 应对 “酒驾同桌担责”的案例广而告之,以此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说 穿了,无论是酒驾屡禁不止,还是 “喝酒免责承诺书”横空出世,都折射出公众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的法律意识与素养有待提升。(via 人民网)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喝酒免责承诺书”无效检验公共法律意识 喝酒有风险,劝酒须谨慎,不但是一种普遍共识,更是一种法律事实。从此 前众多喝酒连带赔偿的案例中也能看出,从强迫性劝酒到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 再到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劝酒者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有句玩笑话说,“要劝酒,得看你银行中有没有存款”,虽是玩笑话,但也 表明当事人对劝酒的后果心有戚戚。作为一种相互约束的机制,责任连带对泛滥 的酒文化有着极强的约束功能。在此语境下,“喝酒免责承诺书”的出现,则是 对法律责任和风险的规避,这种“责任自担”的承诺看似没有违背个人意愿, 也符合你情我愿的自由原则,却经不起法律的推敲,也不符合个体权利和公序 良俗保护的原则,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也无法受到法律保障。 “喝酒免责承诺书”无效并非妄谈,而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民法通则》规 定,公民由于过错(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劝酒 造成人身伤亡的劝酒者应承担的责任,是由此进行的界定。其次,“喝酒免责承 诺书”依据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