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3】关爱医生(标注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号召向猝死医生学习:人本关怀比口号更重要 2017 年 12 月 16 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 虎不幸于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 岁。近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 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却引发轩然大波。医生 们纷纷表示, “不学,要好好活着”。 从决定来看,方培虎医生的事迹令人感动,在外科岗位工作8 年,“始终坚 守岗位,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手术,总是冲在第一线”,体现了救死扶伤的大 医精神,值得提倡学习,可是,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医生的反感呢? 这是因为,号召学习的决定不近人情,看不到对生命的体贴和关怀。一个医 生的宝贵生命,在过度疲劳中消逝,最应该表现的,是惋惜和哀叹,是反思和警 醒,而不是接踵而至、浮于浅表的学习号召。医生纵然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 却也不是脱离于现实的生物,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同行意外过世,哀思尚 未寄托,便掀起学习号召的热潮,很容易给人留下不近人情的感受。 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的医疗行业,已经成为高危行业。据不完全统计, 2017 年见诸媒体的医生猝死案例就有31 起。在 “向方培虎同志学习”通知下发 的前一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郭庆源夜班接诊38 名患者,连续工作 18 小时,突发病症经4 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医生群体的一声叹息, “要好好活 着”,乃是行业中普遍焦虑的真实写照。 文章合为时而著。明摆着,医生的过劳猝死问题已经凸显,这会却“哪壶不 开提哪壶”,号召大家只讲牺牲奉献,不顾劳动权利,这种无形的道德绑架,很 容易给人“变本加厉”的感觉,站到医生的对立面上。 事实上,除了学习号召,职能部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最关键的,就是把 《劳动法》落实到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之 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纸上权利离现实还很远。1 月9 日,中国医师协会发 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 小时,二级医院为51.13 小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甚 至还有4.4%“不知道自己有年假”。 尽管《劳动法》第42 条规定,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 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但 是,劳动者休息和休假,毕竟是宪法和劳动法赋予的权利。如果以特殊情形作为 挡箭牌,让加班熬夜成为常态,不受任何限制,损害的不仅是医生的身心健康, 也是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劳动法规的肆意破坏。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下载更多时政预测题,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时事政治每日学】 公考精品讲义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 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今年初,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提出,“要关心 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执行好医务人员休息休假的制度”。国内,已有若干省市 医院破冰,如今年初安徽省卫计委印发《指导意见》,建立了全国首个“公立医 院人文关怀”制度,值得给予肯定。 方医生的不幸遭遇,应成为改进制度的契机。至于号召学习的做法,不妨先 缓一缓,先把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落实下来。(via 光明网)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下载更多时政预测题,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时事政治每日学】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