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6】喝酒免责承诺书.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下载最新公务员网课视频,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公务员备考社区】 喝酒免责承诺书实属掩耳盗铃 近日,一张签满名字、摁满红手印的 “喝酒免责承诺书”在网上热传,承诺 书称参与聚会的人如果因为酒后造成本人和他人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自己承担, 跟他人无关。虽然春节假期刚过,但亲朋好友之间少不了聚会喝酒,这种承诺书 会有作用吗?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他们表示如果真的因为喝酒出了事,这 种承诺书很有可能无效。 “喝酒免责承诺书”的出现,是基于最近一两年,因喝酒出事,同饮者被判 担责的案例屡见不鲜。酒驾出车祸,同桌酒友也担责,这样的判例让公众意识到, 对同桌吃饭喝酒者,人们有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劝导义务,不能以 “不 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强迫开车的人喝酒。不过,上有司法利剑高悬,下有 对策出现——同饮者聚会前签名摁手印,炮制一纸承诺书或者免责书。有了这道 程序,同饮者似乎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事实上,在同桌饮酒然后酒驾出事方面的免责承诺,并不能发生免责的效力。 因为酒后驾驶是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0%以上 都与酒后驾车有关,危害触目惊心。酒驾入刑就是为了严厉打击酒驾、醉驾违法 犯罪行为。所以说,“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口头或书面免责声明,其实会损 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损害 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的合同无效。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酒驾出事,同饮者被判担责,其根本用意是要将治理 酒驾的触角伸向餐桌,加大源头预防的力度。这其实是公众愿意看到且深为认可 的,因为酒驾可能给当事人与他人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此外,酒驾行 为的大量出现又与根深蒂固的劝酒文化有着很大关系。劝酒本身并不违法,可不 少人还喜欢赌酒、斗酒,在明知被劝者要驾车还劝其过度饮酒,这在法律上虽没 有禁止性规定,但其实也是不道德的。若因一纸 “喝酒免责承诺书”劝酒者就能 免责,酒驾恐怕会大量回潮,这必定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由此观之,徒具自我安慰价值的 “喝酒免责承诺书”还是别签为好。它不过 是掩耳盗铃的道具,根本不能让签订人规避相关责任,反倒可能让其中的每个人 都面临更多的酒驾出事或被判担责的风险。对待同桌饮酒这件事的正确态度,应 该是相互关照、相互保护,文明理性饮酒,对同桌饮酒者最大限度地尽到提醒义 务、安全保障义务,及时制止不当劝酒以及斗酒现象。将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 喝酒”的理念贯彻到底,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还是一种文明行为。 要杜绝“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荒唐对策出现,则需要广泛普法,比如应 对 “酒驾同桌担责”的案例广而告之,以此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说穿了, 无论是酒驾屡禁不止,还是 “喝酒免责承诺书”横空出世,都折射出公众的法律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下载最新公务员网课视频,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公务员备考社区】 意识与素养有待提升。(via 人民网) “喝酒免责承诺书”无效检验公共法律意识 喝酒有风险,劝酒须谨慎,不但是一种普遍共识,更是一种法律事实。从此 前众多喝酒连带赔偿的案例中也能看出,从强迫性劝酒到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 再到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劝酒者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有句玩笑话说,“要劝酒,得看你银行中有没有存款”,虽是玩笑话,但也表 明当事人对劝酒的后果心有戚戚。作为一种相互约束的机制,责任连带对泛滥的 酒文化有着极强的约束功能。在此语境下,“喝酒免责承诺书”的出现,则是对

文档评论(0)

考证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行业协会证书、职称评审、期刊专利发表、学历提升、文章指导,全国一站式平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