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读后感.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干校六记》有感 说起杨绛,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有些陌生,但说起她的丈夫钱钟 书,也许大多数人就比较熟悉了, 他所著的 《围城》算是妇孺皆知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 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 钟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杨绛,作为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同样 也取得了不容小视的成就,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干校六记》 。《干 校六记》是散文,由《下放记别》 、《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 趋 ”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组成。每一篇都包含了杨 绛内心最真实地感受。 首篇 《下放记别》写杨绛一家 4 口下放干校的两次离别。 第一次 是杨绛和女儿钱瑗、 女婿得一送别钱钟书, 第二次是女儿钱瑗一个人 独自送别杨绛离去, 其中还有与女婿得一的生死之别, 至此一家 4 口 各自散落天涯。 字里行间无一不透漏着那种心酸无奈的感情, 杨绛想 与丈夫约好 60 岁生日吃长寿面这一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还是在 餐馆吃了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却也是难以下咽。 《凿井记劳》杨绛被分配在菜园班,每天早出晚归,集体劳动, 又参与掘井的工作,体验了乡下地道农民的农耕生活。在这其中,杨 绛产生了 合群感“ ”,在她的描述中, 有了 “我们”与 “他们”的区别。 在乡下,农民对这些下放的知识份子是有敌意的, 杨绛的字里行间也 有了轻微的讽刺。 《学圃记闲》记录的是在干校的工作。 杨绛的工作其实不太艰苦, 就是单调。杨绛专管菜园,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过十多分钟的路。 钱钟书看守工具,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我们老夫妇就 经常可在菜园相会, 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年近古稀,加上这次的下放,彼此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简单、随意 的生活,仅此而已。 “他们在风和日丽时,就同在渠岸上坐一会儿, 晒晒太阳;有时站着说几句话就走。钱钟书平日三言两语,断续写就 的信,就在这时亲自交给杨绛。杨绛陪钱钟书走一段路,再赶回去守 菜园, “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 ”生活就是两人的心心相 印。 《小趋“ ”记情》 小趋“ ”是一头黄色的小母狗,在人与人之间难以 建立互信的日子, 与狗倒能发展出一段真挚的感情。 这头瘦弱的小狗, 因为得到杨绛和钱钟书的一丁半点食物救济, 就成为他们忠实的朋友。 后来干校搬家,狗不能带着走。有人传话说,他们走后,那小狗不肯 吃食,又跑又叫,四处寻找。也许就是文革期间人性的悲凉,动物是 真诚的,起码它会真心真意地对待你。 《冒险记幸》记的是三次冒险的经历。其中一次是在阴雨天,杨 绛只身奔去看钱钟书。荒天野地四水集潦,几经磨难,冒险过河,总 算到了钱钟书的宿舍门口, 在钱钟书的极力催促下, 杨绛又孤身一人 返回,期间的危险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杨绛对钱钟书 那满满的情意。 《误传记妄》一次钱钟书听闻自己将获遣送返京, 结果只是谣传。 杨绛自然十分失望, 她想到去留的问题, 便问钱钟书,当初如果离国, 岂不更好,钱钟书斩钉截铁的说不,他引柳永的词自喻,就是 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幸而二人最后还是一起获准返回北 京。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杨绛独自返回菜园时对“咱们”与 “我们”的思考,从中也可看出钱钟书对国家的忠心, “我们只是舍 不得祖国,撇不下——也就是‘咱们’或‘我们’ 。尽管亿万的人们 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 的一部分。” 这些就是《干校六记》的简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