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pdf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 前 言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六市,2002 年人口 2304 万人,陆域面积近4.54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 51%和 44% ;国内生产总值5485 亿元,占全省的 7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 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1.4 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 区域。 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环杭州湾六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六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 区域,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是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整体性品 牌。 一、发展背景与条件 国际化平台宽广。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有利于环杭州湾地区 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 新科技革命,为杭州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 要机遇。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互动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为 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国际化平台,将带动环杭州湾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区位条件优越。环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江苏,通江达海,区域内外交通发达,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 沪杭高速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同城效应”日益显著。 综合实力较强。环杭州湾地区有 19 个县(市)进入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行列,积累了进一步发 展的强劲动力;发达的特色块状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初步专业化经济优 势,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基础。 经济资源富集。环杭州湾地区集中了浙江省主要的深水港口、滩涂、高校与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有 秦山核电站、嘉兴电厂、北仑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拥有钱塘江、太湖等江河湖泊,为产业带发展提供了 有力资源保障。本地区还汇集了海、江、湖、溪、山、岛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长三角重要的游憩休闲胜地 和人居天堂。 体制富有活力。环杭州湾地区民营经济活力充沛,机制灵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场体系较为发达, 市场化进程较快,形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体制基础。 二、总体发展思路 (一)战略定位 从环杭州湾长远发展着眼,该区域应成为: 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奠定具有一定 国际影响的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地位。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部分。主动参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游憩休闲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与核心城市上海及长三角北翼城市共同打 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率先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符合国际经济惯例的政府管理体制,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率先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浙江省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先行区。 科技创新先导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努 力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集聚,力争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源头、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率先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的先导区。 生态建设示范区。创造绿色生产和适宜人居的环境,形成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的优美景观区,成为以 杭州湾及两岸特色风貌为重点标志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强化比较优势。立足特色块状经济,建立传统产业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立足科教文化资源优势,加快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立足港口资源优势,有重点地发展临港重化产业。 强化产业导向。完善支撑功能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行清洁生产,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强化整合提升。探索建立现行区划下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园区整合机制,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 平,实现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城市、生态和谐发展。产业开拓要充分依托已有城市设施和功能;重点园区强化城市服务 功能与人居功能,发展成为新城区;合理确定禁止及限制产业开发的生态敏感区。 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教育、科研创新基地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步伐, 实现民营经济的二次飞跃;强化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扶持各类专业化民营技术服务机构,

文档评论(0)

文档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