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统宴会礼俗和禁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传统宴会的礼俗和禁忌   福州传统宴会中的许多礼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义,且并不繁杂,稍加讲究就能做到,现时进 行了许多革新,这些礼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来。   语言上的客套:设宴请客,客人来了,主人多说“劳驾,劳驾”,客人遇寿庆抱拳说“拜寿”,时髦 的说“健康长寿”;其他的喜庆均统说“恭喜”,唯丧宴,客人以肃然不语表示哀痛为佳,低头紧握主人 的手,至多说一声“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无声胜有声” 。在宴会上,主人劝酒说“请重酌”,“没 好菜,给侬骗啦” (因为收人家红包,只好谦说“骗” 了);客人说“吃好了”,不说“吃完了” (不吉利) 或“吃饱了” (粗鲁)。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寿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谓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 放过鞭炮还要等待主人敬酒,在这之前是不能动筷的。有小孩不懂规矩的,大人就会制止,这是待吃。 不吃是最后一道“全头鱼” 。全头鱼“有头有尾”且象征有余,岂能吃掉?不吃,最后由主人收起,作喜 庆后期的“饭配” (下饭菜)或送邻里亲友共享。   盘碗碟的重与不重:婚丧两种宴席,吃完一道菜,盘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员来收时也不能重, 这是怕触“重丧”和“重婚”的彩头。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   菜肴中宜与不宜:婚宴和添丁“弥月”宴等不能上鲳鱼,不论桔汁鲳、炖鲳都与“娼”谐音,故不宜, 丧宴必须有一碗羊肉,俗称“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着哺乳的举动,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依奶” (母亲)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骂人的话叫“依奶做八十”,所以为母亲做生日不是 79 岁就是 81 岁;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岁这一年也不做。因为福州话中八十与“拔直” (死亡)谐音, 做了八十便意味着“拔直” 。 拗九节与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 。这天清早, 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 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 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二十九…… (称“明九” ),或是九的倍数, 如十八岁、二七岁、三十六岁…… (称“暗九” ),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 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 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过后三天,便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简称“二月二” 。二月 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 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 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扬了福州人 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除夕“避债戏”   福州民间剧团过去有一个传统的班规习俗,即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按例要“封箱” (即 用红纸条将戏箱封住),表示戏班人员放假回家过年,要到来年正月初一才正式开堂演出。   福州台江坞尾古建筑万寿尚书庙里的戏台每年除夕之夜锣鼓喧天,热闹异常。在古代,台江商贸 发达,贫富不均。有钱人家除夕之夜灯红酒绿,满桌佳肴。而贫苦人家最怕年关到来,债主临门逼债。 有些慈善家出于同情,便募捐筹款,以高酬金聘请闽剧班社,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万寿尚书庙里演 戏,并规定要通宵达旦,好让穷苦的负债者聚集到庙中看戏。当晚如有债主进庙逼债,一来人群拥挤 难以找到人,二来会遭到穷人们群起而轰之。所以万寿尚书庙除夕演戏免费专供穷人看,被俗称为“避 债戏” 。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便算是过年了,债主又不便开口向穷人讨钱,否则自己也会 感到不吉利。 福州民间丧葬习俗   福州早年民间对于丧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有许多已经逐渐革新简化, 但还有残留痕迹。   办丧事,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请道士做道场,或是请和 尚尼姑念经,要设灵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汤、唱饭、点塔香。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过之后,就要服丧。古时谓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 在服丧中是十分狼狈的,所以福州有句讽人其貌不扬的话叫“真像孤哀子”,就是这个意思。   上寿的人死亡,有发素帖(即讣告)及企“屏风”的规矩,在素帖及屏风上自称为“不孝男”,戴孝 一般都是首七开始,这日叫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