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过年习俗趣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过年习俗趣谈 福州人的过年文化十分有趣,比如有:放鞭炮、祭祖、吃年糕、 吃线面、吃太平燕、串门、赏花灯、猜灯谜,一家人喜气洋洋,其乐 融融。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 托盘,口味也不一样,大家都做年糕,亲朋好友互相赠送,好让乡亲 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 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 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 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还有一个 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 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 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 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 面。那是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现在也有人 以鹌鹑蛋取代。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福州过年禁忌,讲禁忌是群众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精神 需求。这种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的具体表现就是图吉利。每逢过年(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这种图吉利、讲禁忌就更加突出了。就福州而 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初一不扫地,食物宜“务传” 。讲禁忌,一年中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是最讲究的。首先除夕夜就应把房屋打扫干净,初一这天不 扫地,据说是担心把财富和好运扫掉。此外,吃东西不怕“传” (剩下) 。比如吃太平面,太平蛋两个吃掉一个“传”一个,谓“务吃务传” (有吃 有剩),大大吉利,新婚媳妇尤其要注意,否则就犯忌。 谁说不利话,粗纸拭“股川” 。过年要多说吉利话,如“好”、“顺”等 ,忌说不利话,如“完”、“死”等。早年福州从除夕开始到元宵节,人 们见面都要说“恭喜”、“发财”,对方则以“齐发”应答。解放后一段时间 忌讲“发财”改说“平安”,近年又时兴“发财” 了。 图吉利,行禁忌中有许多趣闻,如谁盘碗砸了,小孩会惊叫一声 “完蛋” 。事后大人就会纠正说:“不能说完蛋,应该说‘好’”。所以小孩 打破了碗就说“我好一只碗” 。小孩说错话是常有的事,所以除夕夜吃 完年夜饭,都要用粗纸(草纸)拭小孩的“股川” (屁股),实是拭嘴 巴。寓意小孩的嘴像屁股,说的不利话不算数。 拜年初二起,初一不出门。福州人早年正月初一不出门,这是很 有道理的。年前家家户户忙过年,大家都疲惫不堪,初一这一天需要 好好休息,不喜欢有人干扰。同时一家人忙了一年,趁初一团聚话家 常,也好借此先向家人中的长辈拜年,先内后外。所以福州人正月初 一不出门,不向亲友拜年,初二起就打扮得十分光鲜,出门拜年了。 除夕忙讨债,通宵打灯笼。早年福州商界的债权债务,都要在除 夕夜结妥还清。正月初一还欠债不还或向人讨债,被认为有违俗规。 为此,除夕夜大街小巷都会看到挑着灯笼讨债的人。所以出现了无钱 还债者就去尚书庙看“躲债戏”,或去汤房店洗“躲债汤” 。因为只要躲 到初一早晨,就是路上遇到债主,对方也只能道一声“恭喜,发财”, 决不会“违规”讨债了。如今这种习俗虽然淡化了,但商家仍看重在这 天了结人欠欠人,更多的把这种商俗移到阳历元旦之前。 元宵,也叫上元节,是农历春节的又一高潮。请看《福州地方志》: “这一天,福州地方有驾鳌山、舞龙灯、打狮、放花灯、放焰火、猜 灯谜、吃元宵等等,俳优百戏,煎沸道路。又有以木架彩棚妆演故事, 谓之‘台阁’,箫鼓喧阗,至于彻夜。城门不闭,远乡下邑来者通夕不 绝。” 由此,古时福州元宵之热闹可见一斑。 ”福州闹花灯最盛之年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时蔡君 谟(蔡襄)守福州,命每家点灯七盏。郎官巷有一诗人叫陈烈,愤然 登上鼓楼挥毫题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 相对泣。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道出了贫苦人民的愤 怒。 南宋诗人陆游在《无学庵笔记》中,也给我们留下一则元宵闹花 灯的趣事:当时有个叫田登的州官,忌“灯”与“登” 同音,只许把“灯”叫 做“火”,贴出告示把“放灯”改为“放火” 。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姓点灯”的谚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福州旧时除了“燃灯”、“放灯”、“观灯”之外,最普遍、最流行的民 俗是“送灯”,所以“亲家舅送灯”的童谣许多老人今天还能背诵。福州 话“丁”与“灯”谐音。姑娘出嫁第一年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