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低速带测定及海上勘探.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 海上地震勘探中的干扰波 ?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经常观测到一些海上特有的 干 扰波 ,如 重复冲击、交混回响、侧反射、底波 等。 下面对它们的形成原因、性质进行一些讨论。 ? 海上三维测量要在若干条彼 此相距较近且平行的二维测 线(线炮)上放炮(在浅水 环境下,采用陆上的条带放 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比较合 适)。船航行的方向称 纵测 线方向 ,与其垂直的称 横测 线方向。 ? 由于侧流( crosscurrent )的影响,接收电缆总要与真正的接 收线向边部漂离一定的距离(羽状效应)。 ? 实际的电缆位置和炮线方向(船的航行路线)之间的夹角称 为羽状偏角( feathering angle ),此夹角不总是固定不变的, 即使沿着单炮的电缆亦是如此。 ? 虽然我们可以沿着测线 2 放炮,实际上是在与相邻测线有关的 中心点上记录数据。设羽状偏角为 10 °,电缆长 2400 米,与最 远接收器有关的中心点偏离炮线约 200 米以上,这种偏离距相当 于移动了四个 50 米的测线间距。 1 、重复冲击 ? 震源在海水中激发所产生的气泡,在静水压力作用 下将产生胀缩运动 ( 气泡效应 ) 。 ? 每次胀缩都是一个新震源。 ? 重复冲击波在记录上最明显的表现为在初至波以后 一定时间内,再次出现与初至波的视速度及方向相 同的振动。 ? 如果没有摩擦损耗,水泡也不升到 水面,这个胀缩过程将无限地继续下 去。 ? 因为气泡上面的水层阻碍它向上运 动,当它的半径很大时,气泡的滞留 深度差不多不变。 ? 当气泡的直径为最小时,水的阻力 也最小,气泡以最大的速度上升。 第四节 低速带测定及海 上地震勘探 ? 思考题 1. 为何要做低速带测定的工作? 2. 低速带测定的工作方法有哪些?应注意哪些问题? 3. 海上地震工作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 海上地震勘探干扰波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主要内容 ? 低速带存在及其影响 ? 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参数基本原理 ? 微地震测井 ? 海上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概述 ? 海上地震勘探特殊干扰波 ? 海上震源 ? 海上定位 一、低速带存在及其影响 ? 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波 速度往往要比它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度 低得 多 ,这个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 低速带。 ? 低速带的存在对 地震波能量 有强烈 吸收作用 , 产生 散射 及 噪音 ,并使反射波旅行时 显著增 大 。 ? 由于低速带的 厚度和波速 都会 沿测线方向变 化 ,因而导致反射波 时距曲线 形状的 畸变 。 ? 在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 速度突变 ,使地震 射线剧烈 弯曲 ,因此无论在低速带下部从什么方向向上入射 的射线,通过低速带后都变成近于 垂直出射到地面 。 ? 在地震勘探中,讨论反射波时距曲线时,实际上做 了一系列假设的。如, 覆盖介质是均匀的 、 界面是 平面 、 激发点和接收点都在同一平面上 等等,这些 条件常常并不能严格满足。地震勘探的生产实践显 示,无论是地表相对平坦的我国东部地区,还是地 表条件十分复杂(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前地带 等等)的西部地区,低速带测定都是野外工作的重 要内容之一。 ? 为了 校正低速带 存在对 地震波传播时间 和其它特 点的畸变影响,就要对 低速带的层数、厚度、波 速 进行测定,为进行必要的 校正提供参数 。(静 校正处理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校正后的资料尽量满 足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假设条件) ? 表层调查方法一般分为地震勘探方法和非地震勘 探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常见的有浅层折射法、微 地震测井,近年又发展了小反射法、面波法、大 折射法、基于初至的回折波法和层析反演法等等; 非地震勘探方法常见有地面地质调查、地质雷达、 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 二、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 ? 低速带底界 是一个 良好的折射界面 ,这为我 们提供了用折射法勘查低速带的可能性。 ? 在两层介质 ( 即只有低速带 ) 的情况下 ,通过 用折射波法观测,可以得到 一条直达波时距 曲线和一条折射波时距曲线 ,以它们作为基 础资料,可按下列步骤求得低速带参数。 (1) 从 直达波 时距曲线可求 出第一层 ( 低速带 ) 的 V 0 (2) 从 折射波 时距曲线斜率 可求出低速带下的 高速层 速度 V 1 把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延长与 t 轴相交,得交叉时 t i , 因为 0 0 cos 2 V i h t i ? 又 1 0 sin V V i ? 所以 2 1 0 0 0 0 ) ( 1 2 cos 2 V V t V i t V h i i ? ? ? 求出 V 0 、 V 1 、 t i 后,就可计算出 h 0 ? 对 三层介质 ,即同时存在 低速带、降速带 的情 况,可按下列步骤求得低速带和降速带的参数: ①用 直达波 时距曲线计算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