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9.古诗三首部编版.pptx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9.古诗三首部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走近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琵琶行》等。——·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径江边时吟成此诗。////////——·初读感知·——暮江吟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风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 释——·诗意解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翻 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斜照在江水之上。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青绿色,一半呈现红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好像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注 释——·诗意解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似】好像。 【真珠】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月弯如弓。翻 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的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体会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天空中,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领悟诗情·——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傍晚江畔秋色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累拓展·——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书写,题写。 ——·走近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1037年—1101年)——·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庐 山////////——·初读感知·——题西林壁 诗人抓住了庐山的不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朗读时,整体基调是高昂的,“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感,“真”“只”要读重音。[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翻 译 ——·诗意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注 释——·诗意解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只缘】只因为。翻 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讨论 ·——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雪 梅宋 ? 卢钺——·走近诗人·—— 卢钺,自号“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