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量单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量单位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 古代,,不知道中国历史悠久么?居然用这么含糊的词 其实不要说古代 就是现在大陆和台湾的斤都不同,台湾的斤是600克。咱们去买1斤东西,会觉得台湾人特热情:)给这么多。 重量单位 点击:3110 ?回复:8 作者: dragonpu??发表日期:2005-4-4 21:11:00 ???? ????平时听听评书,知道古代是以十六两为一斤的,但我知道那时的一两肯定和现在的一两不一样,具体怎么不一样,也不太清楚!      刚刚看了下载来的央视的“走近科学_中国武术传奇系列:百变神刀”,里面的主持人讲到三国时关羽的青龙堰月刀重80斤,而且提到那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并且说一斤相当于现在的一斤半还多,我当时就笑了,主持人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嘛,唉。   ?   于是就想知道那时的单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还好被我查到了,现在转载如下,大家也了解了解:       怎样折算古代药物剂量    孙凌志      无论是在进行学术研究还是在古代医籍的阅读、整理或者临床医疗方面,都经常要将古代药物剂量折算为现代公制计量单位。这个问题虽很简单,但不少人却偏偏将它搞错。他们因受中医院校教材中存在的纰缪影响,总是不假思索按以下方法计算:     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两) ÷10 =3.125g (1钱)。     其实这种算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错把古代的一斤等同于新中国1979年度量衡改革前的1市斤的重量了。其实,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唐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明以后,一斤固定在595g。直至中华民国18年政府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但仍沿用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之进制。新中国1959年计量改革时,将500g一斤之重量不变,只将其进位制中十六两为一斤改为十两为一斤。还应特别指出,民国18年的改制和新中国1959年改制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如果有一把完好的明朝药戥,完全可以不加改造一直使用到1979年。所以,折算旧制中药重量为公制单位,不能使用上述计算方法,而应以595÷16÷10的公式计算方为正确。     当然这种算法仅限于明代以后,但此前直至汉代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当如何折算呢?罗志平先生曾于1998年在《国医论坛》增刊中发表文章做过认真考证,其考证结论均有确凿实据,可信度甚高。     现据其考证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     历史时期 每两重(g)    进位制    每斤重(g)     东汉至隋   14    16   222~226     唐至元   40    16   640     明至公元1979年   37.3 16   595     ————————————————————————————— 成语中的古代重量单位 ?(2011-02-26 15:23:29)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文化大视窗 成语中常出现古代的重量单位,比如“担、儋、石、斛、斗、升、钧、斤、两”等,这些古代重量单位,由于距离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遥远,有的早就淘汰不用了。不过,理解古代重量单位的含意,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成语,还是有帮助的。   成语“斗粟尺布”:粟,小米,泛指粮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失败,往蜀郡严道,在途中不食而死。民间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ch6nq)、兄弟二人不相客。”后来就用“斗粟尺布”比喻兄弟不和睦。   成语“八斗之才”。才指文才,才华。比喻人富有才华,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日:‘天下才有一石(即一担),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这里的一“斗”为10升,八斗即80升,形容数量多。   成语“车载斗量”:载音zai,斗音d6u。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质量一般。《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举人、进士,我和袁兄两家车载斗量,也不是什么出奇东西。”   成语“千钧一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