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PPT课件 鼻息肉.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病理特点为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病理检查,方可鉴别。 鼻咽纤维血管瘤 纤维血管瘤基底广,多在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偏于一侧,不能移动,表面可见血管、色红、触之较硬、易出血,有鼻塞、鼻出血史,多见于男性年青病人。 鼻腔恶性肿瘤 年龄多在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性脓涕,外鼻变形,颜面麻木,剧烈偏头痛,一侧鼻腔内发现表面不光滑的新生物。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脑膜 –脑膨出 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少年儿童。 脑膜脑膨出颅底缺损 脑组织突入鼻腔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 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鼻息肉 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概述 鼻息肉(nasalpolyps):是水肿的鼻粘膜突入鼻腔而形成的赘生物. 好发于筛窦、上颌窦、中鼻甲游离缘、中鼻道内的钩突、筛泡、半月裂等处。 发病率占总人口1%~4%. 可单发或多发。 鼻息肉复发倾向强,术后复发率可达15%~40%。 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肥厚而形成的肿物。 病因 鼻变态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炎症 细菌超抗原学说 综合学说 中鼻道微环境学说 鼻窦炎、鼻息肉 概述 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 嗜酸细胞为主,可见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浆细胞、肥大细胞 病理 病理 无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 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症状: 渐进性持续性鼻塞,单或双侧 嗅觉减退 多涕 头痛 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 “蛙鼻” 耳鸣、听力下降 临床表现 体征 鼻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新生物(小者须收缩下鼻甲后方能发现),状如新鲜荔枝肉,触之柔软,不易出血,可移动,无触痛。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与中鼻甲不可分离 ,略硬,色稍红。 正常鼻腔(左)鼻息肉(右) 后鼻孔息肉需作鼻咽镜检查,常在一侧后鼻孔发现上述典型病变,多为单个。 蛙鼻 后鼻孔检查、鼻内窥镜检查、X线或CT检查 CT检查: 检查 临床上鼻息肉病有以下特点: 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 糖皮质激素有效 鼻息肉病 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 双侧广泛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形似多发性鼻息肉,色灰白或淡红,表面粗糙,多发于一侧鼻腔 。 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并可恶变。 鉴别诊断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档评论(0)

156****37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