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属感危机的角度比较《暗恋桃花源》和《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精选文档.doc

从归属感危机的角度比较《暗恋桃花源》和《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精选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归属感危机的角度比较《暗恋桃花源》和《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人类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动物。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便自动成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一员。正如爱德华?赛义德所说:“今天没有人是独立的一个个体……生存实际上是事物之间的联系。”(336)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的需求也被称为归属的要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本文将探讨和比较《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和《暗恋桃花源》中的人物的归属感危机问题。   一、两部作品的主要内容简介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是意大利戏剧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结构奇特,采用了“戏中戏”的编排方式,使得观众在虚拟和现实中来回穿梭,产生奇妙的体验。该部作品以舞台剧排练场为背景,讲述六个被作者废弃的剧中人突然闯入排练场,要求自己的角色能够被延续和完成的故事。而这六个人的戏剧又以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主题,将现实中家庭的矛盾和悲剧体现得淋漓尽致。   《暗恋桃花源》是华人戏剧大师赖声川的作品。讲述的是两部戏剧在一个舞台上的故事。而在排练的过程中,给观众呈现两个不同的故事线。一个是现代故事“暗恋”,讲的是两个年轻人江滨柳和云之凡在战乱中相识又分离的故事;另一个是古代故事“桃花源”,讲的是武陵人鱼夫老陶、妻子春花与房东袁老板三人之间的恩爱情仇。《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中既有思乡,也有对婚姻、爱情的思考。   作为中西方“戏中戏”的代表作,《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和《暗恋桃花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着共同点。毫无疑问,两者在编剧的手法上非常相似,都采用了戏中戏的模式,这也是大多数学者关注的地方。而内容上,两部作品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两部作品都暗含着对归属感的理解和追求。两部作品中表现出的冲突和矛盾,实际上都是由归属感危机引起的。本篇论文将从这个新的角度入手,探讨两者的异同。   二、归属感的内涵和马斯洛需求理论   关于归属感,在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心理学上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归属感是相对于孤独感而言的。普遍意义上的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对于某个东西从属的感觉,即渴望成为一个集体的一部分,从而有“家”的感觉。本文认为,归属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本文将借助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这两个文本,从而使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归属感的内涵能够更深层次地体现出来。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43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类动机理论》的论文。他将人类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372),“安全的需求”(376),“爱的需求”(379),“自尊的需求”(381)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82)。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以后,人们会渴望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对归属感的需求,实际上就是满足以上五个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安全的需求,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人想要从属于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必然会让他感到满足、安全、有尊严,让他能够实现自我追求。而归属感危机,本质上就是源自于这些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归属感的危机在家庭关系中的相同表现   对家庭的归属感是最常见的归属感之一。家庭归属首先可以分为安全需要,具体是指稳定,依赖,受保护的需要,以及避免威胁,焦虑等。简而言之,就是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安全需要首先得到满足,因为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需要他的家人为他提供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和谐、包容的家庭关系往往能极大地满足一个人家庭归属的需求。   然而,无论是在《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还是在《暗恋桃花源》中,显然戏剧中角色的家庭关系的和谐都被打破了,尤其是前者。《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人际关系复杂,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仇恨和不信任,导致剧中人物家庭归属危机极为严重。父母关系恶劣,导致大儿子沉默不语,疏远父母,从根本上看是因为他安全的需求,尤其是稳定和被保护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他失去了家庭归属感。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大儿子对家人漠不关心的态度。从始至终,他总是试图逃离家庭,因为他觉得他并不属于自己的家庭。他对父亲说:“我发现自己和他们在一起时浑身不适。请让我走吧,我求你了。”(Pirandello,23)不仅是大儿子,还有小儿子在家庭危机中也遭受了很多痛苦。马斯洛在分析家庭对儿童安全感的重要性时指出:“儿童安全需要的另一个表现是他偏好某种不受干扰的常规的生活节奏。”(377)从父亲的话来看,小男孩已经失去了对新家庭的归属感:“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陌生人。这个可怜的小家伙被带到一个没有仁慈的家庭里,他感到耻辱。”(Piran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