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诊疗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身麻醉诊疗规范 基础镇静与静脉强化麻醉 【概念】 基础麻醉是给予麻醉药使病人神志消失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为实施其他麻醉创造条件。基础麻醉本身无镇痛功效,必须配合其他麻醉方法才能施行手术。常于小儿麻醉前采用。 强化麻醉指非全身麻醉时给予镇静镇痛药使病人镇静或入睡的方法,目的是消除紧张和恐惧感、提高痛域、减轻或消除不良神经反射,提高麻醉舒适性。常用于成人非全麻中的辅助麻醉。 【适应证】 1、小儿各种部位麻醉及全身麻醉前的辅助麻醉。 2、小儿实施各种诊断性检查:如CT检查及X线造影等。 3、局麻、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等辅助用药。 4、心脏电转复及内窥镜检查等。 【常用药物与方法】 目前用于基础麻醉、强化麻醉和静脉全麻醉的药物已没有严格区分,只是应用的目的、剂量和途径不同。如氯胺酮既有强效的镇痛作用,又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可用于上述三种目的。 1、氯胺酮:一般按4~6mg/kg体重肌肉注射作基础麻醉,注射后3~5分钟入睡,维持30分钟左右,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体重,维持15分钟左右。小剂量静脉注射0.5~1mg/kg体重用于辅助麻醉。成人不宜单独使用氯胺酮辅助麻醉,应联合使用镇静药。(详见静脉全麻醉) 2、氟芬合剂:氟哌啶与芬太尼按50∶1混合配制,1U(4ml)内含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常规用量:成人静脉注射1次2~4ml,儿童,年老体弱者减量。 3、其他:咪唑达仑单独或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作用;丙泊酚单独或与芬太尼联合作用等。 【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氯胺酮注射时可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与咪唑达仑或γ羟基丁酸联合应用时发生率增加,小儿发生率高。氟芬合剂和其他联合用药大剂量时也可发生呼吸抑制,一般发生率较低,程度轻。主要措施:吸氧,必要时辅助或控制呼吸。 呕吐误吸:发生率较低,但定要严防误吸。 【注意事项】 1、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小时以上。 2、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3、准备好急救用品:包括吸引器、氧气、面罩以及气管插管用具等。 4、监测: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5、颅内压增高、眼内压增高以及癫痫病人禁用氯胺酮。 二、静脉全身麻醉 【概念】 静脉全身麻醉: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催眠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如同时辅助吸入麻醉药,称为“静吸复合全麻”;根据是否行气管内插管分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见相关章节)和非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后者则俗称为静脉全麻。 【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药物之间有互相作用,应注意增加麻醉作用并减少副作用。 3、合理选用药物镇痛、催眠药,使用肌松药时必需控制气道并控制通气。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控制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