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对的个体心理或行为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体对个体心理 或行为的影响 第三组 小组成员: 主讲人:李政 PPT制作:李路瑶刘雅婷赵埏 课本整理:杨璀姗杜晓芳李玲 案例搜集:王伟王聪李冰玉 Tankertanker Design 目录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2 去个体化 8群体规范及压力与从众 群体凝聚力 5 群体士气 第一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奥尔波特的实验 实验对象:哈佛大学生 ·实验环境:一间大家公用的房间和五间隔开的房 间。这些学生有时一起工作有时分开 作业内容:算术乘法、删掉一些元音字母、辨别 双关图像、辨别物体气味、判断物体的重量以及 评论某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 ·结果:辨别气味、双关图,判断重量等作业,大 家一起比单独一个人时成绩更高;而对哲学家观 点的评论则单独一人比大家在一起时质量高。 第一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的定义 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 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两种表现 1观众效应 2)伙伴效应 Tankertanker Design 第一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情化的定义 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 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的现象。即有别人 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 反而会大大下降 产生 卡饶和威廉姆斯——集体努力模型 Tankertanker Design 第一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情化 随着群体规模增大,个体付出的努力减小 个人努力程度 群体规模 第二节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定义 是群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另一种例证。它是指个体 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 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来的反社会行为。是个 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认同取代的直接结果。 产生原因 匿名性 自我意识降低 1967年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200名俄克拉荷马的学 生聚集在一起围观一个声称要从塔尖上跳下来的同学。下面 的同学起劲地喊:“跳!跳!…..”最后那个学生真的从塔 尖上跳了下来,当场身亡 在著名的电影《杀死一只鸟》中,主人公斯科特成功地 将一群无法辨认的去个性化的暴徒转化成了一群孤立的市民 的集合。结果这些暴徒在没有伤害任何人之前就四散了。斯 科特在不经意间,采用了一种巧妙的社会心理学的干预策略, 車新赋予群体成员以自我,让一个心理学的群众重新变成了 个个理智的个体。在这里,最合理的解释是,斯科特认出 了暴徒中的个人,打破了群体的匿名性,从根本上瓦解了这 个群体,从而使他们失去了犯错误的机会。 第三节群体规范及压力与从众 群体规范 1)定义、形成与分类 2)作用与改革 群体压力 1)定义与产生原因 2)意义 丛众 1)定义与影响个体顺从的因素 2)分类和实现方式 Tankertanker Design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