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切槽技术 用特制的链式机械切刀沿断面周边连续切割出一条厚约数十厘米,深数米的窄槽,同时应用与切刀一体化的混凝土灌注设备注入混凝土,形成一个连续的,起预先支护作用的混凝土拱壳。然后在“拱壳”支护下进行工作面的全断面机械挖掘 关于隧道场地布置 洞内三管两线布置图 洞外场地布置以洞内的需求为宗旨 场地布置以大宗物流运送为主线,兼顾动力供应,保证运输线路通畅。 因地制宜 科学安排(经计算分析) 注意留够新风距离 供水宜采用变频增压技术 关于监控量测 目测是隧道监控量测的一个重要项目 要求有严格的安全值班制度和良好的照明条件 应根据设计文件安排量测项目 主要包括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浅埋段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目前采用有尺量测的较多。由于隧道断面大,采取有尺量测时,施工干扰大、耗时长。 应大力推广采用全站仪利用贴片反射进行量测。 软弱围岩定义 一般公路、铁路Ⅳ级以下围岩为软弱围岩。城市隧道由于埋藏较浅,围岩多为Ⅲ、Ⅳ、Ⅴ甚至Ⅵ级。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规定:“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因此,目前地铁、轨道交通围岩分级应依照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 表3 铁路隧道围岩基本分级 级别 岩体特征 土体特征 围岩弹性纵波速度 υp(km/s) Ⅳ 极硬岩,岩体破碎; 硬岩,岩体较破碎或破碎;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或较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或较完整 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粉土及砂类土,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粗角砾土、粗圆砾土、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黄土(Q1、Q2) 1.5~3.0 Ⅴ 软岩,岩体破碎至极破碎;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包括受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带) 一般第四系坚硬、硬塑黏性土,稍密及以上、稍湿、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粗圆砾土、细圆砾土、粗角砾土、细角砾土、粉土及黄土(Q3、Q4) 1.0~2.0 Ⅵ 受构造影响很严重呈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带 软塑状黏性土,饱和的粉土、砂类土等 <1.0 (饱和状态的土<1.5) 由于埋深关系,地铁隧道以土质软弱围岩居多 (一)软弱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点 软弱围岩一般是指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工程地质特点有: (1)岩体破碎松散、粘结力差:一般为土层、岩体全风化层、挤压破碎带等构成的围岩,由于结构破碎松散,岩体间的粘结力差,开挖洞室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和微弱胶结作用成拱,这类岩体极不稳定,尤其是在浅埋地段容易发生坍塌冒顶。 (2)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由于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开挖暴露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洞室内挤。 (3)岩体结构面软弱、易滑塌:主要是存在于受结构面切割影响严重的块状岩体中,由于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 变形量大 变形集中发生在工序转换期 一旦大变形形成,就难以控制。 土质浅埋隧道变形特征 软弱围岩变形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隧道正前方掌子面的水平位移,表现为掌子面的水平鼓出; 二是,掌子面前方围岩下沉,浅埋隧道表现为地表下沉,形成沉降槽; 三是,刚开挖的隧道洞壁出现收敛变形,表现为拱顶下沉和边墙内移; 掌子面鼓出/地表沉降槽 拱顶下沉和边墙内移 P* 针对不同的软弱围岩变形特征,从支护参数、断面形式、施工工法以及施工设备等几个方面考虑控制变形的手段: 软岩加固技术 P* 1)长锚杆加固塑性圈:根据塑性区范围及软质片岩厚度,锚杆长度8~12m不等,锚杆采用R32N自进式锚杆,间距1~1.2m,结合锚杆向围岩中压注水泥浆液; 长锚杆加固塑性圈 软岩加固技术 P* 2)提高支护刚度:初期支护是受力主体,它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以抑制围岩的变形。通常采用格栅钢架——I16型钢钢架——I18型钢钢架——I20 型钢钢架——H175型钢钢架等手段逐级进行加强试验,以控制围岩的变形。 刚性支护措施 软岩加固技术 P* 3)分层加强支护,逐步控制变形:支护结构形式为“第一层初期支护+第二层加强支护+模筑衬砌”的双层支护体系。 分层支护措施 软岩加固技术 模筑衬砌 在铁路隧道中衬砌承受全部围岩压力 P* 4)优化开挖断面,改善结构受力条件 图 原有断面 图 优化断面-I 乌鞘岭F4大变形段断面 软岩加固技术 常见的控制拱脚下沉技术有: (1)锁脚锚管技术 锁脚锚管当它作为承载结构时,主要是传递来自于上部初期支护的压力,因此,应尽量沿拱脚切线方向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热封强度耐135℃高温蒸煮的CPP膜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物业交接表格-全.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2433B-2023 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现浇混凝土保温外墙).docx VIP
- GB8478-2020 铝合金门窗国家标准.pdf VIP
- 福建福州市八县市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正确的员工考核评分表1.doc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晋升职称无生试讲稿——22.我们奇妙的世界(1).docx VIP
-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课件.ppt VIP
- 十五规划PPT课件.pptx VIP
-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