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本讲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地质灾害系统 地质灾害系统的特点 地质灾害典型区 地质灾害系统的成因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 等。 特点:剧烈变化 突发性 自然或人为因素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缓变性灾害 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荒漠化、石漠化等。 特点:多种因素 缓慢发展 二、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地质灾害系统 定义:是指发生时间相关、空间相近、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事件或过程构成的集合。 系统性内容上包括: (1)发生时间的同时性或继承性; (2)发生空间的区域成群性或成带性; (3)强度上的破坏及影响程度的一致性。 举例:地震 1)与崩滑流的关系 长江三峡新滩地段有历史记载的几次特大崩滑事件的发生周期与近一千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期基本对应; 甘肃泥石流的活动频次高潮与地震活跃期也呈对应性。 2)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火山与地震在动力来源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二者的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对应性 3)与旱涝的关系 耿庆国(1985)认为持续干旱的地区,常常是地震将要发生的地区,且旱区的面积大小与地震的强度相关: Ms=a logT + b logs + c Ms—地震震级; T—干旱持续时间; S—旱区面积; abc-相关常数 4)地震的空间分布 地质灾害不仅在时间上相关,在空间系统上也成群、成片或成带出现。 地震沿断裂带分布,崩塌、滑坡也沿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区成带、成群分布,如长江三峡仙女山活动断裂带是地震带,又是崩滑灾害发育带。 2. 地质灾害系统的特点 动态相关性—发生、发展彼此动态相关 层次性---大系统套小系统 社会性和破坏性—危害、灾害社会学等概念 渐变性与潜在性 突发性和瞬时性 阶段性 周期性 复活性 空间成群性 相对稳定性 诱发性 可预警性 3. 地质灾害典型区 分区原则:地质因素为主导的区域性 气候因素为主导的地区分带性 分区:四类 (1)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崩塌和滑坡事件突出; (2)黄土地区—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湿陷、水土流失严重; (3) 干旱沙漠区—干旱、沙漠化、风暴、沙尘暴等肆虐; (4)红层膨胀土地区—地基变形、斜坡破坏和地裂缝发育。 (5)地壳活动区—滑坡灾害区。如渭河两岸随山地的地壳变形速率不同,滑坡的发育强度明显不同(刘玉海,1987) 4. 地质灾害系统的成因 (1) 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如: 地震是通过破裂释放应力的结果; 砂土液化是土体内应力重新分配的结果(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 地面沉降是孔隙水压力增大,孔隙水压力减小的结果 (2) 地质体自身物质成分、岩体结构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 (4) 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 地球自身的运动 太阳和月亮的万有引力 如高庆华(1988)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形成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动力。初步证明,Ms?8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时期。 又如刘传正(2001)认为太阳的万有引力,尤其是太阳黑子、表面耀斑和太阳风等的出现与地球表面灾害的出现密切相关,1650—1700年间发生一次罕见的黑子低弱时期(蒙德尔极小期),中国地震呈现活跃期。 再如,通过统计发现,地震常常发生在月球运转到溯、望时;溯、望前后,中国华北发生的地震占当月的74%,上下弦期间占26%。 * * *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